正文 第2章 前言外因主導內因(3 / 3)

一是對教育的忽略和輕視。有的以為孩子的成長靠他自己,“樹大自然直”,“兒孫自有兒孫福”,認識不到教育的神奇作用和魅力,對孩子的學習、生活放任自流,不聞不問;有的不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不自覺地讓不良的思想、道德、思維如“二手煙”一般傷害著孩子;有的認為家庭的富裕、自己的事業和職位比孩子的教育重要得多,起早貪黑忙於自己賺錢,在外奔波於各類事務之中。許多孩子一年到頭看不到父母,有的甚至幾年都看不到。曾經有報道說在城市打工的父親去車站接多年未見的孩子,要借助手中的照片相認。(當然這類情況絕大多數都不是父母們主動而為,而是為基本生計迫不得已——這也是中國最嚴重的社會問題之一)他們不知道這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挖了鐵礦,丟了金山。

二是對教育科學的無知、蒙昧。這類父母不是不重視孩子的教育,相反他們是相當重視,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但是他們不知道教育的正確方法和途徑,不了解教育的真諦,“緣木求魚”,“南轅北轍”,以致讓孩子離成才的道路越來越遠。有的靠棍棒,經常用打罵、責怪、嚇唬、命令等方式對待孩子;有的總是批評教訓,全然不知孩子也是具有獨立人格和尊嚴的人,尤其是需要不斷激勵的人;有的一味溺愛,過分遷就嬌寵孩子,包辦孩子的一切;有的隻管孩子的學習成績,把品德培養、思維訓練、人文陶冶、身體鍛煉等拋到一邊;有的領著孩子今天上這個班補習,明天上那個班訓練,讓各種教輔資料充斥孩子的書包,剝奪他們基本的玩樂和休息時間,讓孩子成為學習的“機器”……

兩大誤區阻礙了千百萬孩子的健康成長,也阻礙了無數個家庭的幸福美滿,更阻礙了一個國家的繁榮強盛。

雖然實證並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和途徑,然而,沒有事實檢驗的真理一定是蒼白的,缺少信服力的。應當說外因主導內因原理的發現,盡管也曆經兒童認知和行為心理學的對照、分析、探討,但最初觀念的萌生和事後的證實,都源於大量古今中外的事實和自己的實踐。

女兒考上北大,無疑是我闡述原理最有說服力的例證。雖說它隻是每年全國幾千個樣本(根據北大、清華招生錄取情況)中的一個,但特殊性包含於普遍性,其中蘊含著許多共性的東西。(當然上北大並不意味著成才,而僅僅是邁上了一個促進成才的更大、更好的平台。)它使我更有信心和底氣向世人陳述我的發現。

不過我並不想在本書中詳細論證這個教育原理,而隻想把自己的經驗和做法呈現表述出來。因為我知道廣大的家長們雖然需要理性的喚醒,但更需要實際操作的具體指引,更需要可以模仿和運用的實在方法。

當然,書中的經驗和做法除了“實然”,還有“應然”。它們雖然不全是我曾經采用的做法,而是教育科學要求或者別人已經采取的好做法,但都是我認為重要的教育環節、舉措和步驟。實際上,書中的“實然”,也並非都是我獨特的發明創造,其中大部分,都是吸收和采納先賢的智慧。

而世間的智慧,並不一定總是源自於浩瀚的典籍和宏大的講壇,有時候竟源於日常生活中一些小小的細節。

還記得小時候,家後麵有一塊荒地,長滿了各種雜草。有一天父母親扶鋤揮汗,除草翻土,將它變成了一塊菜地。經過播種、施肥等步驟,一些日子以後,家裏的餐桌上便多出了幾種不同的新鮮蔬菜。同樣的一塊地方,不同的行為和選擇便有了不同的收獲——不過那時我還不能像現在這樣理解,直到自己開始養育孩子,才開始明白他們改變外部環境行為的價值和意義,才漸漸認識到:構築孩子的未來,首先應從父母的行為塑造和改變開始。

作者於2012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