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控製工程造價和質量要加強施工監督治理
要不斷深化和細化項目法人負責製。工程質量的保證必須有健全的項目法人負責製度,隻有這樣才能為控製工程造價和確保工程質量發揮組織保證作用。因此在工程建設中要充分發揮項目法人統攬全局的主導作用,充分行使業主組織指揮,協調的職能,以高度的責任心和使命感,與施工、監理、設計和政府一道,齊心協力,各司其職,全力推進工程建設。項目法人對工程項目實行全麵負責製,不斷提升自己的治理水平,為實現治理提供組織和製度保證。
加大質量治理力度,深入推進創優工作。加大質量治理力度,明確各參建單位的質量治理職責,提出質量治理總體目標,牢固樹立“百年大計,質量第一”的思想,健全質量保證體係和質量保證措施;落實參建各方的質量治理責任,做到事事有標準,人人有責任;加大檢查力度,監督力度、強化質量過程控製,在檢查中做到事前有預備,指標有量化,檢查有結果,事後有反饋;嚴明獎罰製度,果斷按照“四不放過”的要求,嚴厲查處各類質量事故,建立質量月製度,使質量治理處於動態的控製狀態。
做好施工現場簽證工作。由於建築工程建設項目投資規模較大,技術含量不斷提高,建設周期長,設備材料型號規格多,價格變化快,工程合同不可能對整個施工期間可能出現的情況做出完整的預見和約定。此外,在實施過程中,由於主客觀條件的變化也會給整個施工過程帶來不確定的因素。因此,在整個施工過程中都會發生現場簽證而最終科以價格的形式體現在工程結算。所以對工程質量簽證、工程量簽證、設計變更簽證、施工變更簽證等都必須認真負責。
降低工程造價和確保工程質量必須重視設備材料采購及治理。材料費是工程投資的主要組成部分,一般可達工程總投資的60%左右,因此正確計算材料預算價格對於提高工程概預算質量、降低工程造價具有重要意義。材料預算價格是計算建築安裝工程單價材料費的基礎單價,在編製過程中,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按工程所在地編製年的價格水平計算。在材料采購上注重規範采購治理,對所需各種材料實行集中采購,要求必須有三家以上供貨商比價格、比質量,由主管領導審核,總經理審批後方能采購。嚴格執行材料入庫驗收製度,采購的物資必須具有產品合格證、安全認證標誌等證書。采購員、技術員要層層查驗采購物資的質量、技術參數是否滿足生產需要,保證利用率,避免積壓浪費。材料員要認真檢查跟蹤、收集設備及材料使用的質量狀況,做好質量信息反饋工作,確保滿足生產需要。
嚴把工程竣工結算審核關。工程竣工結算是施工企業按照合同規定的內容,全部完成所承包的工程,經過驗收,質量合格後按規定的程序向建設單位進行最終工程價款的結算,是核定工程造價的依據。因此,要嚴格把竣工結算關,以免發生多工程量、隨意高套定額、取費計算多加少扣等現象。科學準確地計算工程量及費用,嚴格執行國家在工程造價方麵的有關定額、費用標準和方針、政策,確定最後工程造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