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試論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經濟法完善問題(2 / 2)

第四,進一步擴大科技開放合作。一是注重開展多種形式的國際和地區科技交流合作,加大利用全球科技資源力度,加強技術引進和合作。二是注重圍繞國家戰略需求參與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鼓勵我國科學家發起和組織國際科技合作計劃,支持企業和科研機構到海外建立研發機構。三是注重支持國際學術機構、跨國公司等來華設立研發機構,吸引全球科技人才來華創新創業。

二、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中遇到的的經濟法問題及完善建議

創新是經濟發展的最大活力,隻有依靠創新驅動,才能帶來更有質量、更有競爭力的發展。縱觀中國經濟法體係運行的幾十年,其在中國經濟建設中發揮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但在其運行過程中顯現出的缺陷我們也不能忽視,尤其是在後金融危機時代這一大背景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關鍵時刻,必須將以往不曾重視的各個頑疾點逐一擊破,使得經濟關係可以在一個安全、穩定、公平、公正的環境下暢行無阻。

首先,企業的經濟效益是企業是否創新的源動力。企業創新的動力源自市場競爭壓力、市場需求推動和對盈利的預期。其中,競爭是企業創新的最大動力,企業隻有不斷推進創新,開發適合市場需求的新產品,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經營效率,才能在市場中生存和發展。一旦缺乏創新,企業必將在競爭中落伍,麵臨被淘汰的命運。美國福特總裁亨利·福特在總結公司因沒有及時創新而導致經營不善的教訓時曾說,“不創新,就滅亡”。因此,建立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係,就要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促進要素向創新企業集聚,強化企業技術創新的動力機製,激勵企業創新。

其次,積極拓展創新創業企業的融資渠道。根據創新和創業的各階段特點,建立多層次的創新融資渠道。繼續鼓勵天使投資和風險投資,在有條件的地區開辦區域性證券交易市場,促進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向創新企業傾斜,對創新型中小企業開展知識產權抵押融資。

第三,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係的核心是以企業為技術集成、產業化和商業化平台,促進產學研相結合。以企業為創新主體,並不意味著創新鏈條上的每個環節都要在企業內部完成,特別是目前我國缺少集基礎研究和研究開發於一體的大型企業,在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和共性技術研究開發等方麵還要充分發揮科研院所和大學的作用。要充分發揮企業技術集成和市場開拓的平台作用,由企業主導創新過程,有效發揮大學和科研院所的優勢。因此,要進一步明確大學、科研機構和企業在創新體係中的定位,以合理的利益機製發揮產學研各自優勢,促進協同創新。

參考文獻:

[1]張麗,程書博.內需為王[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

[2]漆多俊.經濟法基礎理論[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