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勞倫斯的《兒子與情人》中狂歡化語言的探究(3 / 3)

Will I am cried:“…And I can give you twenty pounds a year, mater, We s’ll all be rolling in money.”

Mrs. Morel:“We shall, my son.”

但有趣的是,正好是在糾正兒子“應該讀 shall,而不是 s’ll”的莫瑞爾夫人她自己有時讀 shall,有時讀 s’ll。這並不是作者的疏忽大意。在這個不經意的“破綻”中,使我們了解了更加真實的莫瑞爾夫人。其實,她的語言不是那麼的純正,她也並不是什麼名門望族,她雖然鄙視肮髒、粗俗的礦工,但她離她自己想要的生活也遠得很。

總的來說,對於莫瑞爾夫婦的婚姻,這種狂歡化的、詼諧的語言決定了他們各自的命運。他們之間有著很大的階級衝突。是對語言的神秘感讓他們走到了一起;而相互間語言上的差異和對待語言態度的差異決定了他們對生活的期望和態度上的差異。這些差異已經預言了他們生活“油水難溶”的不幸結局。

3.4 隱喻的運用

在認知語言學中,隱喻是兩個不同的認知領域之間的映射,是以抽象的意象為基礎的。因此,對一種事物的認知是有兩個層麵的:一個是具體層麵,另一個就是抽象層麵。

在本作品中有很多隱喻現象,隱喻有時也有著狂歡式的特點。勞倫斯的作品中經常采用英國的傳統民歌和民謠進行比喻。也許是對腳的物神崇拜的詩“腳伸進鞋子”,在英國民歌中常暗示著性愛,或表示性愛的訴求。小說中保羅幫媽媽擦鞋就很巧妙地運用了這個隱喻。小說中提到,有一天,在保羅和媽媽出門前,保羅精心地為媽媽擦鞋,“他刷好盤子,從腰間拿起他媽媽的靴子,靴子是很幹淨的,但保羅還是很精心地為她擦拭。這是一對僅僅用8先令買的皮靴,在他眼裏,這是世界上最漂亮的鞋子。懷著極大的崇敬之情,他就像他們對待像花一般十分的擦拭著。”在這個比喻中,我們能看到,保羅的媽媽,就像戀人一樣,我們中國有句成語叫做“愛屋及烏”,他愛他的媽媽,是一個對媽媽的靴子也有特別的感情。勞倫斯把保羅對媽媽的感情超級不尋常表現得淋漓盡致。

4 結語

語言作為一種符號係統,遠不像交通信號係統那樣簡單;作為工具,也不可能讓操作者始終運用自如。作者常常對語言進行創造性的排列組合,不斷從中引出新的含意,發揮神奇的作用,從而使語言密度高,有彈性。因此,這就要求讀者在閱讀文學作品時,要有意識地對文學語言加以控製。

語言作為一個象征性的符號係統,就像交通信號係統簡單,作為一種工具,它是不可能允許操作者總是自由地使用它。作者常常把語言,創造性地排列組合,從而導致新的含義不斷發揮神奇的作用,使語言有著高密度和彈性。因此,它需要讀者閱讀文學作品,對文學語言加以自覺控製。

通過對文本中狂歡化語言的分析,我們理解了社會底層人溝通的語言方式,進一步探究作品中人物的情感和個性以及他們之間的人際關係,我們也看到作者的嫻熟駕馭文字寫作的高超的技能和能力,這些分析,不僅使小說內容、情節更加真實,也讓我們真正感受到偉大的小說的藝術魅力。

參考文獻:

[1]鄭小紅.尋找·找到·失去——對《兒子與情人》人物的敘事學分析[J].外國語文(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10,(3):22~25.

[2]黎娜.語言決定的悲劇——從社會語言學角度看《兒子與情人》[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報),2005,32(6):694~696.

[3]萬莉.含意的控製與文學語言解讀——以《兒子與情人》為例[J].河南社會科學,2008,(5):145~146.

[4]鄭佩偉,張景玲.用語用原則試析《兒子與情人》中的人物性格特征[J].大家,2009,(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