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美的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提高教學質量
教學方法
作者:辛偉周
[關鍵詞]語文課堂教學 審美情趣 審美能力
一、挖掘美的因素,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一)對教師而言,加強學習,走進教材.去挖掘美
首先,語文教師要加強學習,不斷地提高審美的素養。在構建美的語文課堂教學中,語文教師要全麵加強美學修養學習,奠定紮實的美學知識基礎,樹立高尚正確的審美觀,養成較強的審閱能力。
其次,語文教師要善於發現美和挖掘美。別林斯基說:“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語文教材中,不少篇目是各類文章體裁的精品,更有些是膾炙人口的傳世之作。它們經得住時間的淘洗與人類實踐的檢驗,是形式與內容、思想性與藝術性完美統一的整體,這是語文教材中客觀存在的美。
(二)對學生而言,學習借鑒後,走出教材,去創造美
語文教育是母語教育,有取之不盡的教育資源,有得天獨厚的語文環境。語文一旦與生活聯係馬上就生動起來。在構建美的語文課堂教學中,語文教師讓學生擴展閱讀,多動筆寫作,應當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聽說讀寫能力,在學習和生活中,引導學生培養文學語言的語感和文學鑒賞能力,引導學生發展形象思維,培養審美情感、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這樣就能達到讓學生學會發現美、體會美、感悟美,從而創造美,提高自身文化素質和陶冶崇高的情操。
二、遵循規律,優化教學,潛移默化的升華美
(一)整體把握教材,選準教學突破口
“一節語文課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一個連續的流程”。一個環節處理不當,就會影響整個授課過程,也不會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應“順其文章的自然,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進行教學。而選準教學的突破口是尤為重要的。
(二)優化結構,遵循“整分合”原理
人們對事物的認識有其思維規律,即“初識整體深入局部總體認知”。教師分析任何一篇課文,往往不自覺地運用這種思路。在授課過程中我一般采取“初識整體局部分析整體升華”的教學思路,取得良好了的教學效果。再以《棗核》為例:(1)預習:通讀全文,粗知文章並掃清文字障礙。(2)明確主題,理清作者作者思路及線索。(3)重點分析“得棗核”、“踏訪後花園”,通過句段揣摩,指導學生體會美籍華人深沉的民族感情。(4)歸納小結,指導練習。整個授課環環緊扣,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思維活躍,效果顯著。“整分合”原理是一簡便可行的教學思路。它通過“讀讀、講講、議議、評評”把傳授知識、培養能力、訓練思維、進行思想教育有機地融為一體,真正做到“文道統一”。
(三)精心構思,板書講求設計美
在語文教學中,如果板書得當,有助於學生加深對課文思想內容、構思技巧等方麵的理解;另外,新穎別致、美觀得體的板書還能啟發學生心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等等。因此,教師應當特別精心設計板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