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突出新課標下數學練習的效果
教學方法
作者:雯吉
[關鍵詞]練習設計 創新精神 實踐能力
一、提倡開放課堂,倡導練習的“百家爭鳴”
這裏所指的開放性的練習其實是相對於條件完備、結論確定的封閉性的問題而言的。其特征是一般沒有現成的算法與確定的答案,要求解題者去假設、猜想、驗證,並要求解題者善於聯想、敢於創新,具有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能使思維輻射到與問題相關的一些知識點上。因其特點,開放性練習情節更富有挑戰意味,令課堂教學更加生動活潑,更能激起兒童潛在的好奇心和好勝心,有鑒於此,它的設計一要適合學生的思維特點,二要能具有讓不同水平、不同方法、不同個性的學生都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數學思想,獲得成功的體驗,其根本目的是要為學生的思維發展服務,促進學生從模仿走向創新。
二、學科整合,不拘一格,步入練習的“你中有我”
練習設計要顧及整合性,課程標準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強調課程與課程之間的整合同構。數學本身與其它學科有著密切相關的聯係,因此,我們的數學練習也應考慮到整合性。如我在教學“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一課時,特備這樣一首古詩:“春水春池滿,春時春草生;春人飲春酒,春鳥弄春色。”然後提出了以下問題:(1)哪一個字出現得最多?(2)“春”字共有幾個?(3)“春”字出現的次數占全詩總字數的幾分之幾?(4)找一首詩,某一個字出現的次數至少占全詩總字數的1/5.這似數非數的練習,新穎獨特,既讓學生品味了中國語言文字的美,又拓寬了學生數學學習的視野,為學生構建了多角度、多方位、立體化的有助於學生生動活潑的發展環境。
三、提倡自主,突出練習的“民主自由”
以培養學生的自主性新課標強調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要求尊重學生的人格,培樣學生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學生作為教育的主體,自主練習是學生身心發展的客觀需要。在教學過程中,隻有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調動學生的自主力量,才能促使全體學生自主學習。
四、加強實踐,跳出練習的“紙上談兵”
新課標指出:數學課程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曆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學習數學的重要目的在於用數學知識去解決日常生活學習工作中的實際問題,學習生活中的數學。數學教學如果脫離實際,那數學學習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更談不上學生有意義地學習數學和獲得有意義的數學知識的目的。
總之,新課標下數學練習的設計,要改變陳舊的觀念,體現新課標下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關注的是學生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麵的進步和發展,達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