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談高職院校創業教育中的社會實踐模式(2 / 2)

3高職院校積極探索社會實踐教學模式,提高創業教育實效

創業教育是實踐性很強的教育教學活動,應以培養本校學生的創新精神、提高創業能力作為重點,創業教育必須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創業中任何成功的經驗隻能借鑒,它是不可複製。高職院校在創業教育的實踐中,針對高職院校的學生的特點一般有三種社會實踐教育模式。

3.1基礎型模式

高職院校建立了特色的校內外創業基地,並以此為載體組織高職院校的學生參加創業實踐,主要方式是:學用結合的校內外實習基地,根據學科和專業的特點,建立與之相配套的校內外專業實習基地,與教學結合起來,實習與生產結合起來,把創業實訓基地辦成教學示範的場所,高職院校的學生動手實踐的陣地和創造經濟效益的實體,讓高職院校的學生基地邊學習,邊實踐,邊創業[2]。

3.2教學+科研型模式

高職院校非常重視教學與科研的結合,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教學基本功、專業的教學知識、專業理論知識方麵的塑造以及提升,在教學中不斷修正和學習新的教育教學理念,並結合新的教學方法的運用來提升高職院學生相應的創業能力,把創業創新教育帶入課程設計中;學生也可以根據自己對本專業的興趣和愛好,在導師的指導下申報校級課題並且立項,讓導師帶領學生直接參與校級科研,在科研活動中正解引導學生從事相關的研究,提高本專業學生的科研能力,學生們在參與相關的科研過程中接受了全方位的鍛煉,能夠學到許多工作課堂中學不到的創業創新知識。

3.3高職院校+公司型模式

高職院校以創業型的公司作為依托,根據市場需求以專業為基礎,成立生產開發公司,直接使院校與社會、產品以及市場有機地溝通,培養學生創業需求,校方通過聯係相關創業型的公司,讓學生有目的地去實習,學生學習創辦公司的流程和實體的管理經驗,借鑒別人的創業經驗,在自己創業時可少走彎路。

創業是最積極的就業,社會實踐是高職院校的學生知識深化和能力強化及其重要的途徑,它對拓寬專業口徑和就業渠道以及適應社會需求具有積極的作用。學校必須教育學生有足夠的心理承受力和一定的抗壓力,如何判斷創業項目的可行性,以及如何在可行的項目上,如何正確度過初期的逆境,不斷積累創業的經驗,提高管理水平,接受市場的檢驗。

參考文獻:

[1]陳紅.高職院校創業教育實踐模式之途徑初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2(2):22-23.

[2]王興邦.高等高職院校實驗室工作規章製度選編[M].中國鐵道出版社,2002,(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