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高職高專學生就業心理的分析與合理調適(1 / 2)

高職高專學生就業心理的分析與合理調適

職教幼教

作者:劉麗華

[摘要]高職學生在就業擇業過程中會出現焦慮、攀比、依賴、從眾、自卑、抑鬱等多種不適心理,有效地進行社會與企業宏觀調控,加強高校的育人功能,提高高職學生的綜合素質,運用多種手段加強高職學生的就業競爭能力,才能保證高職學生順利完成學校到社會的過渡。

[關鍵詞]高職高專 畢業生 就業 問題心理 合理調適

我國的高等教育發展到今天,已進入大眾化階段,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 2013年已達到699萬人,可以說,畢業生的就業形勢可謂越來越嚴峻。

高職高專既是高等教育,也是職業技術教育,是職業技術教育的高等階段,是為了適應市場需求和宏觀調控而產生的,在就業方麵也顯現出其不同的特點:一方麵,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及產業結構的調整,對高職高專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尤其是社會經濟的快速轉型,企業對高級技術性人才的需求成倍增長;另一方麵,由於高職高專學生在傳統觀念、專業設置、指導理念、社會報酬、企業人才限製、綜合能力等各種原因的影響下,就業壓力依然非常大,存在著“技工荒”與“就業難”並存的局麵。因此高職高專學生在就業過程中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心理。

一、高職高專學生就業心理分析

1.緊張焦慮心理。高職高專學生的年齡多處在19-22之間,正處於自我認識和職業探索、成長的轉換階段,從校園進入社會,既想盡快了解社會,又怕被拒之門外,尤其是過高的期望值與現實之間的差距,常使自己在擇業過程中處於緊張焦慮的狀態。據調查,有34%的人群有過焦慮感。

2.攀比依賴心理。有些高職學生對就業沒有清醒的認識,過分追求名譽和物質利益,或被周圍人群的光環所籠罩,而忽視了工作本身的意義,形成攀比心理。或缺乏主動就業的意識,被動地等待學校和家長為自己解決,形成依賴心理,失去了許多就業的機會。

3.盲目從眾心理。高職學生在擇業就業過程中,對自己認知不清,盲目地追隨別人,容易被“暗示”所左右,而忽視了自我,錯過了許多適合自己個性發展的機會,也因此造成心理上的壓抑與不適。

4.消極自卑心理。許多企業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在大學生就業招聘過程中,過分注重高學曆,往往設置本科以上的高門檻,使許多高職學生對前途喪失信心,造成消極自卑的心理。據調查,有26%的高職畢業生存在過自卑心理。

5.受挫抑鬱心理。有些高職畢業在求職過程中遭遇拒絕,便一蹶不振,自認為自己能力低下,失去自信,並且很容易抱怨社會,灰心喪氣,對自己失正確的評價,以致於引發抑鬱等病症。

6.其他不適心理。在擇業求職的過程中,高職學生迫於就業壓力,也會產生冷漠、燥狂、人際交往缺失,甚至故意破壞、酗酒鬧事、報複社會、自報自棄等行為,嚴重者甚至出現犯罪行為。

二、高職畢業生就業心理產生的原因分析

高職畢業生的就業心理問題,影響著高職畢業生順利從學校過渡到社會,完成人生的重大轉折,這些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有外界因素,也有自身原因。

1.客觀原因:首先,來自社會的認識。社會上對高職學生的認識還不夠清晰,傳統的教育培養模式束縛著人們的頭腦,導致對高職學生產生偏差評價。

其次,來自家庭的壓力。父母或家人的人生觀、價值觀往往影響著學生本人的選擇,父母的態度和意見在很大程度上影射出學生的判斷,使學生對自己的認識和真正需求產生誤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