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高校職業教育的必要性及途徑
職教幼教
作者:王青肖 梁文海
[摘要]職業教育是與基礎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地位平行的四大教育板塊之一。職業教育是對受教育者施以從事某種職業前所必需的知識,技能的訓練,因此職業教育也稱職業技術教育或實業教育。就高等院校對在校生進行職業教育作一些探析。
[關鍵詞]職業教育 高校 必要性
一、在高校開展職業指導教育的必要性
1.開展職業指導教育是適應經濟體製改革,緩解就業壓力的需要。隨著市場經濟體製的建立和人事勞動保障製度的改革,就業崗位更加豐富,就業形式的多樣化為人們提供了更多自由選擇職業的機會,也對學生的職業選擇和就業觀念產生了巨大的衝擊。在這種情況下,對學生進行就業指導,顯得非常迫切和必要。另一方麵,由於高等院校不斷擴招,高校畢業生數量迅速增加,使就業競爭力加大,剛剛走上社會的學生首先要麵對的是嚴峻的就業壓力。在學校對學生進行就業指導,對於促進高校畢業生順利就業將有一定的幫助。
2.開展職業指導教育是高校生存和發展的需要。伴隨我國教育體製改革,高等教育投資由國家壟斷的局麵被打破,使得教育投資的資本日趨複雜化和多元化。中、高等教育投資者的變化表明高校畢業生分配製度傳統計劃的模式已經被打破,自主擇業、雙向選擇等適應市場經濟的新就業機製已經建立,這種變化促使高等教育本身要接受市場的檢驗。市場是考察一個學校教學質量、人才培養能力的最公正的杠杆。一個學校的畢業生專業素質和綜合素質高,必然會受到就業市場和廣大用人單位的青睞,學生的就業率越高,學生在廣闊的就業市場上越受歡迎,學校的聲譽也就越高。因此,開展好在校學生的職業指導工作,使學生學好專業知識的同時,提前了解社會,積極投身社會活動,多方麵鍛煉自己的能力,增強市場競爭力,直接關係學校的生存和發展,是實現教育投資效益的重要保證。
二、加強新聞學專業職業教育和職業技能培養的有效途徑
1.改變教育方式方法。職業教育由於強調學生通過自身的體驗和應用來學習,因而更多采用問題教學法、案例教學法、項目教學法、技能模擬訓練等方法,其教學重點主要要教會學生“怎樣做”,邊教邊幹,注重結果。而普通高等教育更多采用講授法、討論法、探索法、實驗法等教學方法。高等教學不僅要教學生“怎樣做”,還要教他們思考“為什麼要這樣做”,既要知道結果,更要探究原因。在教學中比較重視教授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給他們一把把鑰匙,讓他們自己去打開解決各種問題的大門。他們很單純,大多都是從校門走進校門,缺乏社會經驗,更沒有實踐經驗,大多沒踏進過工廠大門。然而,本、專科學生中大部分人將來的研究、設計都要依賴企業,因此對他們的教學要向實踐側重。在教學計劃實施過程中,理論和實際相結合,往往能達到很好的效果。例如,《大學生人文素養》課程中 “美麗母語”一節,配合“品讀模塊”必要基礎理論知識的解讀,設計技能模塊“美麗母語知多少”、“普通話和我的方言比較”等調查問卷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親近母語、了解母語甚至捍衛母語。這樣,既增加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加深了記憶,又聯係了實際,加強了感性認識,明白了為什麼會這樣,同時也增加了學生將來為社會服務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