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高職高專學生就業心理的分析與合理調適(2 / 2)

第三,來自學校的影響。學校的專業設置、課程安排、培養模式等是否適應社會及行業發展的需求,直接影響到學生就業時的心理預期,期望值與現實的不平衡,有可能使學生產生不適心理。

最後,來自周圍人群的看法。周圍的同學和朋友往往會從自己的角度上對其提供一些個人意見可看法,這些都可能影響畢業生的就業選擇,產生迷惘心理。

2.主觀原因:由於畢業生自身的性格特征、自我認識、需求結構、價值觀、人生觀、職業傾向等的不同,在就業擇業中往往出現多種理念相互撞擊,或多種想法交互作用的現象,如不能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正確認識自我的需求,就可能產生問題心理。

三、高職畢業生的就業心理調適

高職畢業生在就業擇業中的心理問題,已成為高職院校教育過程中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加強大學生自我認識,學會調整自己的心態,處理好心理衝突,冷靜、正確處理不良情緒,需要全員努力,做好這一工作。

1.做好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強調自我認知。“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是高職高專的教育目標,做好職業生涯規劃能有效地幫助大學生走出心理誤區,順利就業。職業生涯規劃是根據本人的愛好、興趣、能力、特性等因素,結合社會環境、職業特點、確定其奮鬥目標,並為之規劃的過程。職業生涯規劃的過程中,高職學生可以客觀地分析及認識自我、了解自己的需求,有效地避免盲目從眾、焦慮、自卑等不適心理。

2.加強高職學生就業指導,建設與社會對接平台。高校針對當前的就業現狀,加強對學生的就業指導,幫助其分析行業現狀,了解職業差異,合理進行職業定位,並有效地讓學生參與社會對接,建設社會對接平台,如召開“模擬招聘會”、組織“創業大賽”等,使大學生提高就業競爭意識,實現從學校到社會的平穩過度。

3.重視就業心理谘詢,建立心理危機和幹預聯運機製。麵對高職學生在就業過程中出現的種種不適心理,高校應加強就業心理谘詢,對學生心理問題加以科學疏導,幫助高職學生建立起合諧健康的心理。加強客觀地自我認知和評價,並建立心理危機和幹預聯運機製,以應對危機產生時衝突事件的處理和解決。

4.增強社會支持係統,提高個人綜合素質。社會、學校、家庭及周圍人群都對高職學生就業起著重要作用,社會傳統觀念、用人單位價值理念、學校的人才培養模式都應隨市場機製的改革而調整,家人和其他人群的社會支持也要從正麵引導,同時,大學生自身要正確認知,尤其是對不良影響帶來的負麵後果,增強耐挫能力,強調個人定位,提高個人的綜合素質以應對環境的變化。

麵對高職學生在就業擇業過程中的心理調適問題,我們要從宏觀上調整,社會、企業共同改變陳舊觀念,充分發揮學校的教育職能,多種舉措促進就業指導工作,同時,注重家庭的影響作用,使學生正確認識自我,提高就業競爭能力,促進學生就業。

參考文獻:

[1]吳偉雄,李豔霞.高職高專學生就業心理解析與輔導[J].科技信息,2009,(05).

[2]賀旭,陸瓊.淺析當代大學高職高專畢業生的擇業心理及其調適方法[J].大眾科技,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