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多元化”教學在軍事理論教學中的作用
軍事理論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其軍事理論教學更側重於拓寬軍事領域的知識麵,注重知識的信息和科技含量,而不宜在理論的深度和學術上做過細的探究,要善於利用其他學科所奠定的知識基礎,搞好軍事學科的課程設置,以軍事知識為核心進行知識集成提高教學效果,選擇與教學內容密切相關的代表性經典戰例,能夠使學生通過對其的學習和了解,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自己特有的邏輯思維方式和處理解決問題的方法,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自身素質的提高。
首先,應當仔細考慮選取課堂教學所涉及的主題或理論觀點有內在聯係,針對性較強且與本節課知識點相一致戰例,從而符合教學目標的要求。其次,應根據不同的教育對象,選擇不同類型的戰例,已達到適合普通高校及各專業特點的戰例教學法,如理工科學生,在講授“軍事高技術”“信息化戰爭”內容時可緊密聯係他們的專業知識選取尖端武器、快速反應戰役等典型戰例精講,激發他們發奮學習科技知識、為我國科技強國做出貢獻的鬥誌;而文史類學生,由於其文化底蘊、知識積澱比理工科要強,就可在“國防曆史”“軍事思想”等方麵多運用戰例教學法,激發他們學習軍事理論的興趣,培養戰略思維能力;對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可安排信息化戰爭中的精確製導技術、偵察監視技術、指揮控製技術、新概念武器等必要的電子對抗技術、網絡模擬演練和軍隊指揮自動化方麵的戰例;對工程機械專業的學生可安排必要的航天技術、機械維護與修理方麵的訓練等軍事高新技術知識融入教學設計中,隻有針對教學內容和教育對象選擇戰例,才能體現軍事課的特有“軍味”和實現學校國防教育的目標,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對軍事理論課有更加全麵深入的了解。
把經典戰例作為一種教學工具,通過教師精心設立“開放性”創設情境問題,例如教學戰例1:毛澤東軍事思想課程,可以將中國革命戰爭和軍隊建設實踐的經驗總結,利用《中國革命史》所提供的中國革命曆史脈絡來展示革命戰爭的進程和播放戰時紀錄片等教學手段,進而突出毛澤東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思想的形成和運用以及對中國革命戰爭的巨大推動作用和指導未來現代化戰爭的重大意義。
教學案例2:教師設置條件多或答案不唯一的軍事開放性情景問題,如中國“殲11”戰機後續機型應該怎樣?在了解中國“殲11”戰機的性能及戰機設計的背景等,要求學生根據當前國家的安全形勢和經濟發展利益,說明後續機型的設計方向,由於此類問題往往存在著多種可能性,學生的靈感很快被激發出來,他們有很多理由設計出多個方案,這就給學生提供了多角度考慮問題的機會,在討論和推斷正確答案和最優解法時,為每個學生提供主動積極互動的交流平台,引導學生到時代戰例中去感受,並啟發誘導學生探索創造性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在軍事課教學授課中運用戰例教學,並不等於排斥和否定傳統教學方式,要充分利用“多元化”教學模式優化課堂教學,有利於學生對書本知識深層次的理解,拓展學生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有效增強課堂教學效果,提升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知識結構的全麵發展,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造就一批有知識、有技術、有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為國家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持。
參考文獻:
[1]趙立永.構建大學生軍事課多樣化課堂研究——以重慶旅遊職業學院為例[J].前沿,2013,(2):184.
[2]吳曉鳴.論大學生國防教育的創新[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4) .
[3]李奇偉,張峰林,佘雅.教學改革視角下學生參與軍事課程教學管理機製研究.內蒙古師範大學學報,2011,(1).
[4]莊春華,王普.虛擬現實技術及其應用[M].電子工業出版社,2010.6.
[5]劉剛.中俄普通高校國防教育比較研究[J].河北工程大學學報,2012,(2):88~91.
[6趙坤生.加強軍事理論課教學推進大學生國防教育[J].文理導航,2011,(17):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