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高校軍事理論課程“多元化”教學模式(1 / 2)

高校軍事理論課程“多元化”教學模式

高教研究

作者:吳曉暉

[摘要]在軍事課教學授課中運用戰例教學,並不等於排斥和否定傳統教學方式,要充分利用“多元化”教學模式優化課堂教學,有利於學生對書本知識深層次的理解,拓展學生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有效增強課堂教學效果,提升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知識結構的全麵發展。

[關鍵詞]高校軍事理論 大學生 教學模式

軍事課程教學不僅是傳授軍事理論知識,更重要地是把軍事與政治、人文與理工、時事與曆史高度交叉融合的一門綜合性課程,來傳遞科學技術是第一戰鬥力的現代國防理念,為履行兵役義務和擔負國防建設責任奠定牢固的思想基礎。

一、軍事理論課程教學創新多元化教學模式

軍事理論課程的教學設計不應受到《軍事理論教程》的限製和製約,要注意處理好教材理論與當今世界軍事形勢的關係,解決好靜態與動態的關係,也就必須從研究和構建高校軍事理論課課程構建成多維性、立體化的教學模式入手,著眼於國內國際形勢的發展,

在教學目標、課程地位、內容體係、教學方法等方麵運用創新教育思想,指導學生學習古今中外優秀的軍事思想,用新的軍事變革思想和理念;例如,學習軍事科技部分,不一定非要掌握軍事科技的基本過程和武器裝備的構造原理,但一定要明白科技改變武器、武器創新戰法的情況下,達成教學大綱規定的課程和教學目標,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戰爭,防患於未然做好戰爭的準備,有利於培養我國大學生的國防意識和勇於獻身保衛國家的時代建設者。

(一)精心選擇教學內容

《高等院校軍事課教學大綱》各章節中幾乎涵蓋了軍事學的方方麵麵,內容寬泛,涉及麵廣,其教學內容與世界政治軍事密切相關,與現代科學技術緊密結合,且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現代國防已經滲透到政治、經濟、軍事、科技、文化等領域;由於課時有限,單憑課上的36學時不可能把每一個問題都講解透徹,這就要求在教學設計時必須要緊貼國防教育這條主線,結合課程具體章節有效地融合國際軍事信息化戰爭的形勢,及時調整和刪減教案、課件中過時的授課內容,做到每學期修改、每學年更新;例如:伊拉克戰爭後,要及時把美軍在伊拉克戰爭中使用的新武器、伊拉克戰爭的作戰方式和特點以及對我國安全的影響引入課堂,采用這樣的教學模式開展教學並不僅僅是機械地將講授內容,而是追蹤軍事變革的最新成果,緊跟時代熱點.號準學生思想脈搏,直擊敏感話題,緊跟國際形勢和軍事理論的發展變化,力求把學生最關注的世界熱點、最新信息及相關前沿問題及時納入教學當中,引起共鳴。

(二)構建“立體化”教學模式

近年來,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高技術的迅猛發展,武器裝備日新月異,新的作戰理論層出不窮,作戰樣式變幻莫測,軍隊結構發生重大改變。在國防教育教學實踐中,軍事理論課作為一個特殊的知識領域,不僅對從事該課程教學任務的教師的綜合素養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且對相應的教學方式、方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今,在教育信息化環境下,除了在教學內容上進行科學選取和合理安排之外,還應該采用科學的授課方法和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運用多媒體教學構建“立體化”任務驅動模式;教師在課件中可以利用虛擬三維技術模擬戰事場景,模擬難以講解的教學場景,並使之可視化和可參與性,使學生有非常直觀立體的感受,在可視化和參與性下能更好的學習到所授理論的全部內容。使軍事理論淺顯易懂、學習有趣、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三)形成“多元化”的教學策略

教學策略是在教學過程中所采用的教學方式、方法、手段、措施的總和,“立體化”的教學模式是軍事理論“多元化”教學策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兩方麵內容:

“立體化”軍事理論教學要多層次、多視角。教師要通過多種方式、方法來達到拓寬學生視角、活躍學生思維,激發其愛國主義情感的目的。首先,要結合戰例進行教學,軍事理論課教學不能單純地就理論講理論,要在闡述基本理論觀點的基礎上,盡量節選一些經典的戰例作為論據,生動講解,使理論性、知識性和趣味性有機地結合起來;其次,要密切關注國際形勢和軍事理論的發展變化,及時調整補充教學內容。

“多元化”軍事理論教學手段、措施要“立體化、空間化”,以此來增強軍事理論教學的輻射力、感染力。軍事理論教學具有內容多、覆蓋麵廣、時間少、聽課人數多,場地大等特點,在這種情形下要提高教學效果,比如,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可以把語言表達的藝術性和圖像顯示的直觀性有機結合起來,調動學生的形象思維,使複雜的問題簡明化、抽象的問題形象化;可以開設相關的選修課對軍事理論教學內容進行充實、拓展,也可利用校園網絡,構建軍事理論的教學資源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