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學英語網絡輔助教學模式對西部民族地區院校教師角色的挑戰(3 / 3)

3.3教師要做自主學習任務的設計者

學習隻有在有意義和有目的的活動中才能發生(夏紀梅,2003:93),必須讓學生帶著明確和具體的任務去進行自主學習。如果沒有具體的學習任務,學生就算登陸了網絡學習平台,也是一種貌似學的行為,是“偽學”。這也是筆者所調研的學校老師們感到很頭疼的一個問題,因為學生能夠想出很多諸如虛掛學習時間和獲得測試滿分的“妙招”。在這場貓和老鼠的遊戲中,老師的感慨是:“教師道高一尺,學生魔高一丈。”

要讓學生去完成學習任務,關鍵在於教師所設計的任務能否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否讓學生情不自禁地想去完成。也就是說,要讓學生在登錄網絡學習平台時覺得要完成的任務不僅有意義,而且能引起他們的興趣和共鳴。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學習任務時,要善於將課文的主題與學生的實際和他們所關注的問題聯係起來。例如:新世紀大學英語綜合教程第一冊第四單元的主題為care of the Elderly(關心老年人),主課文是A Doll for Great—Grandmother,可以為本單元設計如下網絡學習任務:

What did Meagan and her mother do for Great—Grandmother?

Search the Net for the information about theliVing situations of the elderly people in china,

What can you do for the left—behind elderlypeople that you know?

說到關心老年人的話題,關注留守老人的問題,學生大多有過和爺爺奶奶相處的生活經曆,尤其是那些來自西部農村的學生,這樣的問題能夠使他們有所觸動,從而促使他們學習課文。這樣,既延伸了課文的學習,還使學生通過課文和網絡資訊任務關注社會與人生課題。

3.4教師要做善於用“法”的評判者

“You can Iead a horse to a river.but youcan’t make him drink.”,這句話常被那些無法激發學生英語學習的教師用來自嘲。但是,為什麼不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呢?“As a horse,hemust drink.”,學生也一樣,是有渴求的,如果不是飲水,他也會去喝可樂或者奶茶等等,隻是他不知道或來不及思考可樂、奶茶是否有副作用,是否還可能有其他不利於健康的添加劑。

作為教師,不能僅僅“Iead the horse to theriver”,更重要的是要告訴他,什麼才是有益的選擇。這就需要對學生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善於用“法”。這裏的“法”,指的是學習評價。

教師除了導學時交代清楚學習評價辦法,還要時刻提醒學生成績的構成,要讓學生明白成績是靠學生自己掙,老師隻是記錄和評判。在安排某個任務時,提醒本次任務的完成可以為學期成績貢獻多少分,比如,要向學生強調:本單元的自主學習時間占自主學習成績的百分比是多少;內容學習完成所占的百分比是多少;提交的作業所占平時成績的百分比是多少。畢竟,學生是在乎成績的,大學生英語學習的工具性動機大於綜合性動機,學生學英語一部分是為了考研、出國,但更多的是為了完成學習任務和通過考試,尤其是在低年級階段。周燕等對北京五所高校進行的追蹤研究也說明,

“我國大學生英語學習以中長期工具型動機為主要驅動力”(2011:251—260)。

4 結語

進入信息化時代,教學的條件和教學對象在變,教師也必然要變,西部欠發達地區也不例外。教師要因材施教,更要因時調教,隨著教學條件和教學對象的變化而調試自己的教師角色和教學的方式方法。大學英語網絡輔助教學平台提供了外部條件,更多的內部使用問題和效益還需靠一線教師去引導實施,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戴相朝,基於網絡平台減輕英語學習焦慮之對策[J],長沙大學學報,2008(11):151—152.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H],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華立群,基於網絡的大學英語教學與學生應用能力的相關性研究

[J],四川外國語學院學報,2009(1):125—129.

蔣文昭,建構基於全人教育觀念的教師角色:高校教學改革的一個視角[J],中國大學教育,2010(8):36—38.

金霞、劉雅敏、戴豔晏,網絡自主學習與麵授輔導相結合教學模式的實踐研究[J],外語電化教學,2005(4):19—23.

劉雪鬆,大學英語網絡自主學習中教師扮演角色的調查研究[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09(6):121—122.

夏紀梅,現代外語課程設計理論與實踐[H],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3:93,110.

夏紀梅、馮芃芃,現代外語教學理念與行動[H],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62.

尹曼芬、劉玉梅,大學英語網絡自主學習的過渡期及教學策略[J],大理學院學報,2011(11):87—90.

周燕、高一虹、臧青等,大學高年級階段英語學習動機的發展——對五所高校學生的跟蹤調研[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1(3):251—260.

莊智象、黃衛、王樂,我國多媒體外語教學的現狀與展望[J],外語電化教學,2007(2):2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