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案例教學法在研究生英語口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2 / 3)

教師的傳統角色定位已經無法適應計算機網絡教學環境,必須進行重新構建(莫誌宏、劉業進,2010:112—114)。案例教學法要求教師具有較高的信息素養,能夠準確查找、評價和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此外,它還要求教師具有敏銳的時代感和社會問題敏感度,能夠充分利用網絡信息量大、案例豐富等特點,對不同信息資源進行整合,設計並提供相應的信息搜索方法,營造網絡學習環境,有效促進學習者知識建構,提高其學習效率。

2.2師生、生生之間充分而主動的合作和互動

研究生公共英語口語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語言綜合素養,提高語言輸出能力(劉新榮等,2011:34—37)。網絡環境下的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都強調在學習過程中借助網絡和計算機來支持師生及生生間的交互活動。我院具體的教學環境是,研究生可以在宿舍上互聯網,在教室、實驗室和辦公室可以連線軍網,在不違反保密條例的前提下,可以使用的網絡資源十分豐富。有了網絡的支持,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不再拘泥於教室和黑板,彼此之間的合作和互動可以隨時隨地、不分時空。課上,以教師為主的lecture(授課)、presentation(展示),以學生為主的pair work(雙人活動)、team work(小組活動)、class activity(班級活動)、individual speech(個人演講)、role—playing(角色扮演)、simulated conference(模擬會議),都可以借助案例法來進行。師生及生生間的合作和互動無處不在。課下,教師利用QQ、電子郵箱、BBS、BLOG、QQ群及小組專用討論區、答疑室等形式和手段來充分支持師生及生生間的合作和互動,使其無時不有。我院的研究生英語分班是根據專業劃分的,學生課上一班學習和研討,課下一室生活和訓練,這就給他們的英語學習提供了天時地利的便利。學生為了完成特定的任務共同努力,在學習語言的同時又有意無意地培養了自身的合作意識,分享了不同的觀點及視角,學習效果大大提升,並為今後的工作開展培養了統籌及領導才能。

2.3教學內容應關照案例的豐富性、多樣性和代表性

我院研究生的構成比較複雜(包括本院保送及考取的應屆畢業生、地方大學保送的國防生或自主考取的應屆畢業生、其他軍事院校考取的應屆生及軍隊係統內考取的往屆生),個體差異性比較明顯。好在班級不大,多在20人左右,教學上的操作還算方便。鑒於現狀,為了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學能差異,調動所有人的興趣,發揮每個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筆者在設計案例資源時一般遵循以下三個原則:案例選取範圍要廣,數量要大,並且不斷更新,緊跟時代;案例的深度和難度要富有層次感,以滿足不同水平的學生並防止口水英語的泛濫;案例呈現形式多樣,不拘一格,並互相穿插、彼此互補,既有文本、圖畫及幻燈等傳統形式,又有錄像及PPT等多媒體技術。此外,筆者還發動學生一起豐富材料,為案例設置豐富的網絡連接,鼓勵他們把自己的想法和資源拿出來和大家分享,同時充實資料庫,為今後的教學提供語料。

3 案例教學法的教學設計

我院屬於學曆類軍事工程院校,有其特殊性,研究生各專業多多少少都和裝甲車及坦克有一定聯係,這就注定研究生英語教學不能再是傳統的通識語言教學,而應該多跟專業結合、跟實踐結合。案例教學法就是筆者在實際教學中不斷發現矛盾、解決問題、反複妥協與糾結、再回歸語言作為“思維外衣”本真後的探索,它能幫助英語教學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既尊重差異,又兼顧全體。

3.1教學活動圍繞案例開展,教學目的指向學生語用能力的提升

案例教學法旨在以具體案例為線索,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寓抽象文化學習於特定語言表達,寓外語思維訓練於具體情形與情節表演或展示中。案例貫穿課前的案例選擇、課上的案例討論、語言展示、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課後的歸納總結及語言提煉,來完成某些話題的學習和語言的掌握。

研究生普遍語言基礎較好,又具備一定的通識知識和人文素養,沒有了諸如四、六級及入學考試的壓力,他們大多有強烈的願望要提高語言運用能力,所以此時的教學應多以學生的語言實踐為主,不管案例的選擇還是評估體係的側重,均以提升學生的語用能力為目的。案例教學法深刻體現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的理念,既能促進學生把語言學習和文化習得相結合,又能幫助他們開發思維能力、培養思辨能力;既能寓教於樂,又能強化合作意識、鍛煉組織能力。

3.2針對學生特殊語言訴求,借鑒ESP教學法

筆者在多年的研究生英語教學中發現,研究生英語學習不同於本科英語學習的地方是,他們會把很多注意力放在語言和專業學習上。因此在教學設計上,筆者就有意識地借鑒了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課的某些方法。EsP最大的特點就是在特殊或專門語域內理解語言,賦予其特定含義及用法(餘樟亞,2011:56—61)。ESP經常使用的方法不是傳統的“語法一翻譯”教學法,而是“語域分析法(Register Analysis)”和“語篇分析法(Discou rse Analysis)”。兩種教學法分別強調如何根據特定語域和上下文分析學習語義、語法結構與語言功能。比如,“smart”這個詞意思很簡單:聰明、伶俐、帥氣、前鋒、前衛等等,但在“smart grid”裏,它相當於“intelligent”,意思是智能,“smart grid”就是智能電網。專業的教學方法不僅使學生直觀地掌握了相關知識,練習了相關的語言表達,還讓他們在專業認知方麵有所提升,從而把表麵看似毫無關係的英語和專業課有機地結合起來,使語言學習富有更多實際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