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學校處罰不夠嚴。家庭富裕的人,社會關係比較好,認識的上層領導也較多,一旦子女犯了錯誤,往往會請求學校網開一麵,從輕發落。有些學校領導礙於多種情麵,也往往會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甚至會不了了之。這看起來保住了他們子女的一時麵子,但這樣一來,他們的子女就會錯誤地認為隻要有錢,隻要與領導的關係好,即使違法犯罪也不要緊。這對他們子女本人、對社會、對百姓、對國家都是不利的。
在上述案例中,我們高興地看到,絕大多數教師工作非常負責,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如案例一中,班主任唐老師發現詠在上課要打瞌睡,作業質量下降,周末有家庭老師,為了了解和證實情況,就突擊訪問詠的家,並讓詠整理房間,整理出閑書,與家教老師統一配合要求。聽說詠與一位男生走得較近,還接受這位男生送給他的一頂帽子,就找詠了解情況,進行教育。當他發現詠的父母正在鬧離婚時,就對詠進行安慰,勸導。社會老師對有些同學嘲笑詠同學也及時進行批評。案例二中,班主任貴老師看到小麗的家長對服務員盛氣淩人的態度覺得不滿,但對他的女兒小麗因表現不民主、對同學不平等造成選幹失利,又能及時找她家長進行分析、溝通,求得對問題統一認識,達成共同教育好小麗的目的。
案例三中的徐老師,對學生嚴格要求,身上有一股正氣。如徐濤報到的第一天,發現他的頭發又長又黃,就叫他家長及時陪他去洗理;徐濤家長請他吃飯,他沒答應。但當發現徐濤生日請同學去舞廳唱歌跳舞時,就能抓住教育時機,對其進行嚴肅的批評教育。
有的老師教育富裕家庭的子女方法得當。如案例一中,班主任唐老師了解詠受到同學鄙視而孤獨,喜歡與其他班不求上進的學生待在一起時,就讓班幹部等同學主動去關心幫助詠同學,讓詠覺得班集體的溫暖。案例二中貴老師覺得小麗比較驕傲,幹部落選後,還不知從自身找原因,而是,把責任推給別人。於是,就利用講評《假如我是……》的習作機會,有意將她的作文與另一篇優秀作文進行比較,讓學生進行評論優劣,以此來提醒小麗從自身找原因。然後,利用課餘時間拉著小麗在校園裏散步,告訴她做人不可以太過驕傲,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缺點。還幫她分析了班幹部落選的主要原因,使小麗聽得心服口服。
當然,上述案例中,教師對學生過生日大把花錢,沒有引起特別重視,沒作嚴肅的批評。作為教師,應該教育學生:要有正確的價值取向,自己還是個消費者,金錢不是自己賺來的,要注意勤儉節約;要以學習為重,要比誰的綜合素質更高,誰進步快;要比為他人、為集體、為社會貢獻的大小。
理論拓展
一、“富二代”問題的成因分析
改革開放以來,人民群眾生活水平雖然有了很大提高,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演進,貧富差距日益加大。2009年底,來自國家發改委的《促進形成合理的居民收入分配機製》的調查顯示,從1988年至2007年,收入最高的10%人群和收入最低的10%人群間的收入差距,從7.3倍上升到23倍,特別是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已達到曆史最高水平。麵對這一貧富懸殊的問題,黨和政府正在著力解決。但我們現在的議題是,在這些富裕起來的家庭中,他們的子女在成長過程中的確存在一些共性的問題,是應該值得關注的問題。這並非我們不關注貧困家庭的子女問題,其實我們在第十一類“缺愛孤單類”中就有反映。
家庭富裕與子女成長過程中的問題,不能畫上等號。但我們所希望的是,家庭成員通過誠實艱苦的合法勞動有方地富裕起來,帶動更多的人富裕,同時也希望他們在發家致富時,重視子女的健康成長。那麼,為什麼我國富裕家庭的子女容易出現一些共性的問題呢?我想,這既是國家變革轉型所帶來的一些問題,也是受家庭教育方式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