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缺愛孤單類(4)(1 / 2)

3.生活狀況問題。與其他的孩子相比,留守孩子由於大都跟年邁的祖輩們或其他親友生活在一起,缺少父母悉心的照顧,常常隻能是填飽肚子為準,在營養狀況和衛生健康方麵難以得到完全保障。此外,由於缺乏正常的引導,一些孩子也容易出現諸如抽煙、打撲克賭博之類的不良生活習慣。案例二中,陳丹由於在飲食方麵不夠注意,鼻子就經常出血。

4.道德行為問題。在兒童的成長過程中,家長的言傳身教、潛移默化有著重要的引導作用。而留守孩子由於家庭教育的缺失,一般難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道德品質。

特別是由於委托監管不到位,父母的物質補償心理,更易使孩子們形成重物質、講享樂、不節儉等不健康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有的留守兒童養成了亂花錢、擺闊氣的陋習;有的認為父母沒讀什麼書,同樣能掙錢,產生讀書無用的意識和厭學情緒,學習不求上進,得過且過。

5.安全問題。在調查中發現,外出務工的父母對留守孩子最擔心的問題之一是安全問題。他們擔心孩子夏天到河裏遊泳,擔心孩子打架鬥毆,擔心孩子觸電,擔心孩子騎車不注意等。父母對留守孩子安全監護的缺失,使農村留守孩子存在更多的安全隱患。

二、解決農村留守孩子教育管理問題的對策和建議

農村勞動力的區域性流動必將產生一代又一代的留守孩子,為使農村留守孩子都能接受良好教育、身心健康成長,必須構建一個政府、社會、家庭、學校四位一體的良好教育管理格局。

1.政府要高度重視。切實解決留守孩子的教育管理問題,需要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的大力協作共同完成。一是要建立健全政策機製。要認真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和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強農村留守流動青少年兒童工作的意見》等法律、政策的精神,各級政府和有關職能部門要結合當地實際,從入學教育、學校建設、戶籍管理等方麵,健全政策和製度,從根本上杜絕城市學校對流動兒童歧視性待遇,確保流動兒童教育“以流入地政府管理為主,以全日製公辦學校為主”政策的落實,解決一些有條件攜帶子女到城市讀書的農村流動父母的後顧之憂。同時,應大力加強農村寄宿製學校建設,從根本上解決農村留守孩子的學校寄宿條件,保證農村外出務工者子女“不但有學上,而且能上好學”。二是要建立明確責任機製。要堅持政府積極主導、部門分工協作的原則,共同擔負起解決農村留守孩子問題的重任。教育部門要將農村留守流動孩子的教育管理工作作為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一件大事大抓,認真抓好留守孩子的入校工作,將留守孩子中的貧困生納入“兩免一補”範疇,確保他們完成義務教育;組織部門要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工作優勢,把農村村部、黨員活動室、文教站點等建成關愛農村留守孩子的“陽光驛站”;民政部門要認真做好困難留守孩子的社會救助工作,及時將符合條件的納入低保範圍;財政部門要加大對農村留守孩子“陽光驛站”和寄宿學校建設的資金投入;衛生部門要做好農村留守孩子的保健工作,確保他們的基本醫療服務。

2.社會要熱切關心。針對農村留守孩子成長環境較差的問題,應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麵的力量,為他們健康成長創造較好的外部環境。應切實加強正確輿論導向的宣傳,努力營造全社會共同關注、真情關愛農村留守孩子的良好氛圍。要從嚴打擊侵害農村留守孩子權益的違法犯罪活動,積極為他們提供各種形式的援助;要大力加強農村文化體育場所建設,突出整治好校園周邊環境,重點加強網吧、電子遊戲室等規範經營,最大限度地減少對孩子們的精神汙染。要充分發揮共青團、婦聯等社會團體的組織優勢,廣泛開展“手拉手關愛農村留守孩子”、“留守小隊”等關愛服務活動,讓更多有社會愛心的人士積極投入到“陽光驛站”、“愛心之家”的建設服務中來,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引導農村留守孩子自理自護、自立自強,真正為農村留守孩子創建一個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