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缺愛孤單類(3)(2 / 2)

8.要提高農民的素質。如果農民文化水平高,就能科學種田、科學養殖,就會出現希望的田野,就不用外出務工;如果農民素質高,外出打工就能賺到更多的錢,子女就可帶在身邊;如果農民素質高,就可以自己當老板,就可解決好多問題。這一切涉及對農民的教育問題和培訓問題。誰來組織、誰來出錢、誰來講課、講的內容有無針對性和實用性,都必須落實做好,否則就成為一句空話。

理論拓展

農村改革,家庭承包,農民外出務工,它為城市創造了財富,為城鄉發展注入了活力,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推進了我國工業化和城鎮化的發展進程。然而,與之相伴而生的農村留守孩子問題成為一個社會問題。尤其是經濟落後地區留守孩子就成為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他們的學習、生活、心理狀況都亟須全社會給予重視和關愛。

一、農村留守孩子的基本現狀及問題分析

勞務經濟是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父母外出後,農村留守孩子,其中10歲以上占留守孩子總數的38.2%。從留守孩子管護的情況看,父母同時外出務工,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管護的,占總數的52.6%;由親戚朋友托管的占6.5%;留守孩子自我管護的占17.3%;此外,留守孩子與留守在家的父親或母親一起生活的占23.6%。從留守孩子的監管人或監養人狀況看,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其中隻有小學文化的占60.5%,初中文化程度的占28.7%,高中文化程度以上的僅占1.3%,特別是還有9.5%的是文盲和半文盲。

由於留守孩子的年齡偏小,自立自理能力缺乏,委托監管難以到位,影響留守孩子健康成長的係列問題日趨顯現。

1.教育問題。由於父母外出務工,有的致使家務甚至是一些農活都壓在了留守孩子身上,嚴重地影響到孩子們的正常學習,導致學習成績下降。大都受委托監護人文化水平的限製,對孩子們的學習督管不夠或沒有方法引導,使他們產生厭學、棄學現象。留守孩子與父母的分離造成家庭教育的弱化,由於祖輩管護的大都因隔代教育,缺乏共同的語言,家庭教育難以到位,有的甚至由於祖輩們的溺愛致使留守孩子養成任性的性格。

而外出務工的父母,隻有在節假期間返鄉,他們普遍存在“補償”心理,帶給孩子物質方麵的多,精神方麵的少。此外,由於他們長年在外務工,與學校聯係少,無法與老師一起對留守孩子進行教育,因而,大多數留守孩子學習成績都不夠理想。

2.心理問題。“缺失父母”對農村留守孩子的成長帶來巨大困惑,情感孤寂成為留守孩子巨大的心理障礙。留守孩子由於長期得不到家庭的溫暖和父母的關愛照顧,委托監護難以到位,使他們在家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無論做什麼事,做好無人鼓勵,做錯無人指正,與外界的接觸溝通很少,容易造成他們心理孤獨、離群和自我封閉,這對他們以後的人際交往、學業發展、心理性格等都將產生不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