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缺愛孤單類(2)(2 / 3)

藍老師回到辦公室,用毛巾擦拭前額的濕發,開始批改作業。大致過了兩個小時,向陳丹姑姑家打電話,回答說陳丹沒有來過。

第三天早上,陳丹出現了。藍老師把他叫到跟前:“你前天下午放學時為什麼不掃地?後來又到哪裏去了?”

“我委托徐益替我掃的。”藍老師就把徐益叫了過來,“周六下午放學時,陳丹委托你衛生值日是嗎?”

“我沒有答應!”

“哦,人家沒有答應你就逃掉啦?快說,後來又去了哪裏啦?”藍老師急不可耐地要弄清前天追不上又找不到他的原因。

“我先去了一趟廁所,然後到校門口吃了一碗‘麻辣燙’,後來才去了我姑姑家。”

“嗬!原來先去廁所啦!”藍老師釋然喟歎。由於第一趟時間的錯開,結果讓藍老師處處撲空。

“好你個陳丹,讓我找得好苦啊!”藍老師心裏在嘀咕。

處理結果是:陳丹向全班作檢討,罰掃教室衛生一周。

初三第一學期校運動會之後的一天,藍老師發現包括陳丹在內有五位同學上課要打盹,眼神模糊。他馬上警覺起來。

這天下午,他通過電話向這幾位家長作了調查,結果說是昨晚一位同學生日聚會,兒子很晚才回家。其中有一位家長說,聽說明天還有另一位同學要過生日請客呢!

藍老師查了生日同學的出生日期,昨天不是生日的日子,況且,除了陳丹外,其他幾位男生的家都是學校附近居民區的。

據藍老師判斷,他們決非生日,而是去玩遊戲了。再說,自從初二暑假以來,這幾位同學課外都喜歡談論遊戲的話題,有的自修課還要畫什麼遊戲方陣。

藍老師不動聲色,第二天夜裏大概11:30,就到他們家附近的幾家網吧去檢查,結果在一家“多福”網吧逮住了他們。

藍老師隻是說,“這麼晚了,你們先回家吧!”。

第二天早上,他們卻集體蒸發——離家出走了。

家長們很著急,可藍老師卻平靜,他說:“過不了三天,他們就會老老實實回來的。”

“為什麼?”有的家長問。

“因為冷空氣要來了,再說他們身上帶的錢不多。”

果不出藍老師所料,第二天夜裏,家長打電話說,他們回來了。

原來他們去了另一個縣城,第一天在一個三等的旅館裏住,到第二天中午就發現錢不夠了,氣溫又在下降,身上覺得冷,再說靜下來想想自己的確做錯了事,於是,多數人說不如早點回家,挨罵遭打都無所謂了。

回到學校,藍老師沒有多說,隻是開了一個主題班會,題目是“我們應怎樣正確渡過初三?”

程序是:先讓優秀的同學和進步快的同學說說他們的觀點;然後由這五位男生談談自己錯在哪裏,並講講離家出走的感受和危害;再由這五位男生的家長談談兒子外出時的心情;最後由班主任藍老師總結。除陳丹家長來不了外,其他四位家長都談了對這件事的認識,講到兒子出走後的擔心。同學們自始至終聽得很認真。有些家長對兒子擔心的肺腑之言,讓不少學生流下了熱淚。

自此以後,初三(5)班的班風學風有了明顯好轉。

因為這件事,也由於剩下初三最後一個學期了,陳丹母親從深圳趕了回來,她說,最後一個學期了,無論如何都要關心重視陳丹的學習和生活了。

案例解讀

一、父母不在身邊孩子缺愛的成因分析

做父母的誰不喜歡自己的孩子,誰不願意孩子從小自己培養;做孩子的誰不想念自己的父母,誰不想有父母親的嗬護和引導。可他們為什麼要別離?別離後會帶來什麼後果?怎樣把父母與子女別離的痛苦和損失減少到最低程度?我們會從上述案例中找到一些答案。

1.農村正勞力為什麼要離妻別子去陌生的城市他們不是為了去見那“從來就沒有見過的霓虹”,而是生存所需、生活所迫、利益使然。

我曾訪問我的一位農村朋友,提起一年的收入,他與我算了一筆賬:他和妻子總共種了兩畝田,早稻田好的畝產量一般為900斤(種過油菜的田為800斤),晚稻的畝產量一般也為800斤,也就是說,風調雨順,朋友一家兩畝田隻能收割到3200斤糧食。如果每斤稻穀按1元計算,稻穀收入為3200元。除了稻穀收入,主要是養毛豬的收入。朋友妻子在勤快的情況下,一年能養兩頭毛豬,一頭豬能養成200斤,每斤毛豬毛草(還沒有處理過的)價格一般為4元,這樣毛豬收入為1600元。旱地上種的蔬菜節省了到外麵買的錢,一家每天按5元錢計算,相當於收入1700元;農閑時到附近打點短工,大概賺1500元。但種田購買農藥和肥料一年大致要花去700元,雇人耕兩畝田為300元,雇機器打稻穀兩畝田要花去200元。即滿打滿算,朋友家一年隻有7000元左右的收入。而城市有的職工月收入就超過這個數目。差距之大讓我驚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