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家用機入華:黎明中的曙光(1 / 2)

家用機入華:黎明中的曙光

遊戲默觀察

作者:楊霄楠

6月13日,2014巴西世界杯即將拉開大幕,火爆的氣氛讓夏日的北京更加炎熱。然而對位於鼓樓的電玩店老板阿浩(化名)來說,店裏的人氣卻依然如同冬日一樣冰冷。

“一天能來四、五個人不錯啦”,阿浩無奈的對記者表示:“幾年前是挺好的,一天能賣20多台,現在年輕人都玩手機了,這邊生意也越來越難做了!”

阿浩簡單的話折射出中國遊戲產業複雜的變遷曆史。80年代,家用機在中國出現並流行。但自2000年起,政策的禁止與封鎖,端遊、頁遊乃至手遊的不斷蠶食市場,都使曾經流行的家用機和主機遊戲逐漸沒落,成為少數人的堅持。

阿浩便是這部分人之一。他並沒有像大多數同行一樣關店或轉賣數碼產品,而是對國內主機遊戲產業的發展抱有信心:“非典那時候比現在還慘,不是照樣堅持下來了。過一陣等行貨進來了,肯定會有更多人玩家用機的!”

中國:最後的藍海市場

2014年6月10日,全球影響最大的電玩展——E3遊戲展將在洛杉磯國際會展中心正式開幕。微軟、索尼、任天堂三大家用機廠商和EA、育碧等遊戲軟件業巨頭的發布會除了包括《光環5》、《使命召喚:高級戰爭》、《最終幻想15》等玩家關注的遊戲焦點,也清晰地勾勒出世界電子娛樂產業的律動脈搏。而在地球另外一側,人們關注的重點則是三大家用機廠商是否會在發布會上正式公布其進入中國的具體信息。

家用機,身在中國的我們已經等待了太久太久。

其實,國內對於家用機毫不陌生。早在20世紀80年代,仿製任天堂FC家用機的各式主機就已風靡全國。據估計,山寨主機在國內銷量高達數千萬台。可以說,每一個80後,甚至90後,在他們的少年時代都會接觸到主機遊戲的存在。

而這些因素也造就了主機遊戲產業的活力。雖然在國內長期不被社會認可,雖然2000年《關於開展電子遊戲經營場所專項治理的意見》嚴重打擊了此前處於自由生長的主機遊戲產業,雖然麵臨端遊、頁遊、手遊的三重夾擊,但是國內的主機遊戲產業仍然頑強的生存了下來,並且在黑暗中發芽和生長。目前淘寶上家用機的銷量每個月仍有數千之多、國內玩家也可能通過各種渠道快速獲得國外的首發遊戲。

以索尼PSP掌上遊戲主機為例。根據索尼報告,最近剛剛停止生產的PSP,在全球銷量達8000萬台之多。而據某電玩網站統計,在中國,PSP的銷量甚至占據其中的25%以上。也就是說超過2000萬的數量由中國的遊戲玩家消化!

據統計,1975到1985年間出生的居民,其人數約為2.2億人,而這個年齡段的人群,在青少年時代受到家用機在中國流行帶來的廣泛影響。對他們來說,家用機具有無比巨大的吸引力。而如今這類數量巨大的人群正處於30-40歲的消費黃金時期,是主機遊戲產業在中國快速增長的最佳保障。

道瓊斯則引述元大研究稱,一旦放開家用機限製,中國的Xbox One和PS4進口量將在未來一兩年大幅增加,中國消費者購買的主機遊戲可能很快會達到全球主機遊戲銷量的15%。

對微軟、索尼、任天堂三大家用機廠商和其他的主機遊戲內容研發商來說,國外競爭早已白熱。而中國,正是主機遊戲產業的真空地帶,家用機最後的藍海!

一個世界在等待!

思考:入華的利與弊

2013年9月27日, 國務院批準《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並下發,主機遊戲產業在自貿區正式解禁,主機遊戲產業的第一縷陽光已經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