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上半年互聯網教育綜合實力排行榜
移動互聯網
作者:嶽品瑩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日益成為社會的基礎元素,社會的各個行業都或多或少發生了“互聯網化”變革,教育行業也不例外。進入21世紀,信息化腳步驟然加快,圍繞著教育的探索獲得了突破性的進展,一批優秀的K12在線教育平台和產品成長了起來。
K12在線教育的漫漫長夜
90年代初,我國湧現了一大批新興的教輔企業,與此同時,我國開始大規模嚐試遠程教育,但是在之後的二十餘年間,我國K12階段遠程教育的步子卻邁得並不大。從最初的上傳課文、資料,到製作網絡視頻課程,再到智能化的K12在線教育,探索之路充滿了荊棘。
首先,在線教育依賴著許多因素,比如教、學雙方都需要具備電腦硬件設備、網絡環境和一定的技術應用水平。對於教輔行業而言,在自身教輔質量和水平達到一定程度的基礎上,嚐試在線業務,不僅需要積攢一定的技術實力,還要麵對互聯網時代信息資源複製傳播帶來的衝擊。而要讓學生進行網絡學習,需要的是家長觀念、社會經濟水平等許多因素的配合,光是這一點,在線教育就等待了許多年。
其次,K12教育與成人的教育不同,當教學搬上互聯網以後,不僅要解決“水土不服”的問題,還需要找出教育互聯網化的價值所在。將課堂生硬地錄製後搬上互聯網已經被證明並不科學,如何科學地將互聯網和教育融合在一起成為了在線教育的關鍵點。而更重要的是,我們需要認識到,互聯網究竟能解決K12教育中的什麼問題。
隨著人們教育理念的變化,個性化教育逐漸被認可並成為了K12教育的重點需求,以學生的具體情況和需求為基礎的個性化輔導服務甚至成為了各大教輔企業的金字招牌。但是傳統一對一個性化輔導卻有著明顯的缺陷:第一,即使是單個學生也必須配備嚴格的教學場地和環境,同時對教師有比較高的要求,實行難度大;第二,個性化的高配置要求無法有效權衡費用問題,要麼費用太高一般家庭無法承載,要麼費用偏低,教輔企業和教師收入少,利潤率低。
正是麵對這些問題,互聯網提出了個性化教育的解決方案。
互聯網的內聖外王之道
用互聯網的手段來解決個性化教育的需求時,學生能享受到的教育不僅是一對一的,更可能是多對一的。當個性化教育的各個環節有互聯網參與之後,分工更加細致,對學生的整體分析更加科學,教學質量也更有保證,而且服務的能力得到了進一步提升。在實際操作中,教師、家長可以利用在線平台或者移動終端設備,隨時與學生進行麵對麵、一對一的個性化輔導,還可以運用大數據、雲計算等方式分析學生的實時情況,從而提出適合學生的學習方案。可能學生麵對的是一個老師或者係統,但實際上學生享受到的是多個團隊共同打造的服務,這實際上是多對一的服務,而且這種模式是可複製的,極大地降低了重複教學的成本。
然而要實現K12個性化在線教育並不容易,提供在線教育平台和產品的企業有三個因素必須綜合考慮:技術能力、創新能力和教育實力。
將教育搬到互聯網的過程需要強大的技術支持,越雄厚的技術能力,就意味著越能將教育與互聯網融合起來。不少教輔企業在遠程教育的熱潮過去後遲遲未見在線教學方麵的發展,很大一個原因就是受到了技術研發能力的限製。而不少互聯網公司後來居上,都是利用大數據、雲計算等手段提供測試、題庫、數據分析、語言訓練等服務,充分發揮了互聯網企業的技術優勢。
創新能力主要體現在教育產品的類型和方式創新上。如今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各方麵的技術手段越來越成熟、多樣化,可實現的交互手段和內容呈現形式也越來越多,在線教育的競爭日趨激烈。是否可以根據學生、教師和家長的實際情況與時俱進,根據社會環境的變化創新研發,推出最符合當下市場的在線教育平台和產品,是在線教育競爭力的重要指標。
當然,由於我國K12階段的教育主要還是學校教育,課後的教輔也多是圍繞學校課程來展開,大部分K12在線教學、教師資源仍來源於線下的教學積累,加上近年來一些K12教輔企業對在線教育的堅持實踐,很大程度上已經積累了一定的技術實力,所以教輔企業的在線教育平台仍然占據較大優勢。一些大型的互聯網公司,包括BAT在內的在線教育平台,都采取了與教育機構合作的形式,索性把平台內容直接交給教育機構來構建,因為豐富的教師資源、教學經驗和教育資料是進行K12係統性教輔的必要條件,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和實踐才能達到一定標準。
如今,個性化教育已經成為了K12在線教育發展的一個重點方向,當在線教學質量和在線轉化形式都得到充分的滿足後,K12在線教育的個性化趨勢將越來越明顯。借助互聯網,K12教育正在接近個性化普及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