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期語言發展有兩個顯著特點:一是自言自語;一是說個不停。幼兒常常自己對自己說話,而且嘮嘮叨叨。幼兒這種“自我中心言語”,往往表現在動作或遊戲中,他(她)並非為了和別人交往,而是表達自己的想法和對事物的注意,這樣能自覺地把自己腦子裏正在想的事物說出來。它幫助幼兒出聲地思考問題。幼兒經常這樣做,能使動作內化為表象,促使思維的發展;同時也能暫時滿足幼兒在生活中無法實現的願望,有利於個性的發展。隨著年齡的增長,自言自語會日益減少。
發展幼兒的語言,主要通過和成人的語言交流。因此,幼兒的家長和教師(包括保姆),應當注意和幼兒的語言交流,把增加幼兒詞彙量和提高幼兒理解語言意義的能力,作為對幼兒進行早期教育的最重要的任務。
2.發展幼兒的想象力是兒童早期教育的重點想象力的發展幫助智力發展。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想象參與思維過程。想象力貧乏,思維就狹窄,智力就不可能充分發展。想象可成為幼兒意誌行為的內部推動力。想象力弱的兒童,往往依賴於動作,其攻擊行為較多。心理投射測驗證實;鼓勵兒童想象,可使好動的兒童安靜下來,逐漸集中注意和思考某一對象或問題。從一定意義上講,發展想象力有利於兒童品格的培養。
音樂在發展幼兒想象力中有相當重要的作用。由於樂曲的節奏、音調和強度不同,作用於幼兒聽覺器官和傳入神經,便與機體內某些組織產生共鳴,進而激發和豐富想象力,同時陶冶孩子的性情。
此外,運用情節迷人的故事、絢麗多彩的繪畫、生動活潑的影視、形象有趣的玩具、品種繁多的動植物,甚至俯身可拾的沙土、木塊等,都可激發和培養幼兒的想象力。
3.遊戲是兒童早期教育最重要的手段幼兒期也稱“遊戲期”,這是因為兒童的天性喜歡遊戲。幼兒最基本的活動形式是遊戲。遊戲是幼兒自我教育和自我治療的手段,也是發展幼兒智力的最有效途徑。
遊戲能使幼兒的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想象力和思維能力顯著發展。
幼兒通過遊戲,視覺敏感度增大,記憶力提高。遊戲可推動幼兒積極的認知活動,並嚐試解決問題。
遊戲還可使幼兒的非智力因素得到培養。幼兒在遊戲中會不怕挫折,不受誘惑,積極合作去解決問題。可見,寓教育於遊戲的樂趣之中,極容易使成人的要求變成孩子的意願,使教育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家長和教師要經常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幼兒開展多樣化遊戲活動。
4.家庭教養模式是兒童早期教育的重要條件幼兒期孩子的個性心理特點正在初步形成。幼兒期形成的個性心理特征,往往是人的個性特點的核心成分或中堅結構。人在幼兒期以後,雖然也能對其個性中的不良部分加以改造,但往往是量的變化。除非客觀環境或者親身經曆過一次極為重大的轉折,否則已形成的行為定型是很難改變的。教育家洛克說,幼兒時期所得的印象,哪怕極微小,小到幾乎覺察不出,都有極重大極長久的影響。因此家庭教育在早期教育中具有特殊的意義。
眾所周知,家庭成員對幼兒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孩子總是靜悄悄地學習周圍人的言行舉止並以其為榜樣。家庭生活樂趣是陶冶孩子優秀品格和抵抗壞風氣毒害的最有效條件。
(三)怎樣開發孩子的智力
1.從小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人從生下來的那一天起,就在自覺不自覺地養成某種習慣,習慣形成過程本身就是影響孩子健康發展的過程。況且,壞習慣一經養成,再改變過來往往要耗費巨大精力,甚至有些東西還會對孩子造成終身無法補救的損失。看來,不浪費孩子智力,一開始就應注重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般說來,良好習慣往往同時具有行為上的自然性、自覺性、規律性、科學性的特點。因此良好的習慣的養成過程,其實就是對孩子智力的鍛煉、開發過程。現代醫學的研究成果告訴我們:手指的活動能刺激大腦皮質中的手指運動中樞。手在勞動時能將信息及時傳給大腦,大腦經過思維、判斷又不斷檢查、糾正和改善手的動作。手、腦配合的靈敏和協調程度,直接影響著孩子心智的發展程度。所以,如果孩子從小養成了勞動習慣,這不僅是不失時機地在手腦的並用上對孩子智力的鍛煉,也是對孩子智力的有效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