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寓教於樂-嬰幼兒智力啟蒙(1)(2 / 3)

小兒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越強,智力發育水平越高。但是,無意注意不等於注意力不集中。它是一種特殊的注意方式。讓小兒充分利用其無意注意的優勢可傳授許多知識,是早期教育的基礎。帶著孩子郊遊時,可讓他們觀察各種新奇事物和自然景色,不時穿插一些講解和說明,使小兒在”無意“中學到許多在課堂裏學不到的知識。幼兒園老師的教育方法要靈活多樣,語言生動有趣,配以直觀形象的教具和身邊實例,也能取得良好效果。隨著年齡增大,無意注意將不能完全滿足兒童的學習需要,應逐步訓練他們把注意力集中到所要求的內容和活動上,促進有意注意發展。

二、幼兒智力的發育過程

(一)幼兒記憶的發展過程

記憶是將感知、思考和體驗過的事物保存在大腦中的過程。人類知識的積累、技能的掌握、習慣的形成都和記憶有關。記憶力越強,記憶內容越廣泛,智力水平就越高。記憶從時間上分瞬時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從目的上可分無意記憶和有意記憶;從方式上可分機械記憶和邏輯記憶。小兒的認知發展遵循從無意記憶向有意記憶、機械記憶向邏輯記憶過渡的過程;與此同時,長時記憶的能力越來越強。

新生兒即開始有最簡單的記憶,如對媽媽抱成哺乳姿勢的記憶。隻要抱成這一姿勢,小兒即會四處尋找乳頭。2~3個月時,如果注意的物體從視野中消失,小兒會用眼睛尋找。4~5個月能記住母親和其他親人,但此時的記憶能力隻能保持幾天。隨著月齡的增加,記憶時間將越來越長。小兒在l-2歲後,隨著言語的發育,記憶能力逐步增強,能記住自己的盥洗用品、玩具和幾個小朋友的名字。2歲半時能記住兒歌和童謠。記憶再現的時間也越來越長,如2-3歲的小兒和父母分開幾個月後仍能認識。但是,嬰幼兒的記憶是無目的、無意識、短時為主的;利用形象鮮明和有興趣的物品,能促進其記憶。因為缺乏知識和經驗,小兒的記憶常不準確,有必要在生活中進行反複的記憶訓練。

(二)幼兒思維的發展過程

思維是大腦對客觀現象的概括反應,包括概念形成、判斷和推理,即:先通過分析、綜合、比較、抽象和概括,形成各種概念;再用許多概念來組成判斷,用判斷來推理,產生思想。所以思維是智力發展的核心,是獲得新知識的必經途徑。高層次的思維發生必須有言語作基礎,其發展比前幾個認知過程都遲。

嬰兒有較低級的,以具體形象為特點的思維,又稱前言語性思維。l歲後小兒在言語發展的基礎上出現抽象邏輯思維萌芽,但其形成主要靠直覺行動,概括水平也低。如3-4歲時已知道橘子是好東西,知道自己吃了媽媽會高興。

但此時小兒還不會推理到”因為橘子是好東西,所以吃了媽媽會高興“的較高思維階段。

促進小兒思維發展,必須從兩方麵做起。一方麵,前言語性思維主要靠動作發展來形成,所以要盡量增加他們接觸、認識環境的機會。另一方麵,思維方式向抽象性、邏輯性發展需有豐富的言語作基礎,所以要創造言語發展的環境,鼓勵其提問,並用盡量完整的句子來回答問題。應不斷豐富小兒的詞彙,尤其要注意教育中的啟發性。

(三)聰明孩子有何特質

每一個孩子都是特殊的、不同的、獨特的個體,而孩子所擁有的最大潛能就是源自於此一特性。有創意的孩子常會做出別人意想不到的事,他們淘氣、幽默、喜歡打破沙鍋問到底,甚至有時放蕩不羈,不按常理出牌,也常自得其樂,有個快樂的童年。但大部分的孩子從出生開始就常被要求和別的孩子一樣,父母都希望孩子聽話,循規蹈矩,用功讀書,時間一久,孩子稟賦的創意都被扼阻了,美國學者沅汝裏曾提到:“創意在小孩子就像流鼻涕般常見,但長大後很少看到。”

有創意的孩子比較頑皮,也比較快樂。許多研究發現,有創意的孩子具有下列幾種特質。

1.比較獨立、自律,有時會反抗權威。

2.常捉弄別人,表現出小醜般的幽默,惹人開心。

3.適應環境的能力比較強。

4.喜歡冒險、挑戰性的工作。

5.對例行公事及令人厭煩的事物,非常沒有耐心。

6.擴散思考能力強,記憶力廣且會注意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