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常在每年公曆四月五日前後。這時嚴冬已經過去,春光明媚,草木萌發,所以也叫踏青節。清明節的傳統習俗有吃寒食、掃墓、植樹等。吃寒食、掃墓之俗是從戰國時期晉國老百姓紀念介子推開始的,後來發展到紀念自己的祖先和其他已故的親人。現在清明節時單位團體結隊到烈士陵園去掃墓,以表示哀悼和懷念,同時進行革命傳統教育。
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也稱端陽節、重五節。端午節的一個重要內容是紀念屈原。傳說楚國大夫屈原是五月初五自投汨羅江的。屈原的姐姐包了粽子投入江中,一是為了水祭屈原,二是為了讓魚鱉飽食,以免傷害屈原遺體。從此,每年端午節當地人民都要包了粽子投入江中紀念屈原。天長日久,粽子成了端午節的節日食品。
端午節還要舉行劃龍舟比賽。原先劃龍舟隻是為了拋粽子,經過曆代相傳,演變為一項具有民族特色的體育運動。
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又稱重九節。登高望遠,持蟹賞菊。敬老愛老又稱老人節。重陽時節,菊花盛開,婦女采菊花戴在頭上,"鬢邊不可無黃菊";男士們佩帶茱萸。男女老幼相扶持,登高望遠。如今,重陽節在河北許多地區被定為老人節,一切活動圍繞敬老愛老展開,這是新時代的風尚。
(2)外國傳統節日
不同國家或地區的民族節日除具有宗教內容外,還有一些是始於民間,與勞動生活密切相關的節日。
潑水節。潑水節是緬甸特有的傳統節日中最盛大、最熱鬧的一個。一般在每年公曆4月(緬甸曆1月)13日起到17日。13日是節日的除夕,17日是新年的第一天。潑水節到來之前,先由國家有關部門宣布當年潑水節的時間,並統一做好各項準備工作。潑水節除夕這天不能潑水,必須在除夕後三天內潑水。按照緬甸風俗,水象征和平和幸福。節日期間,城市鄉村載歌載舞,男女老少,互相潑水,表示滌舊迎新之意。
印度也有潑水節,在每年陰曆十二月(公曆2、3月)。這是慶祝豐收的佳節。這一天,無論在城市或農村,人們都打破種族、宗教的界限,盡情玩樂。
情人節。每年的2月14日是情人節。情人節現已成為歐美各國青年人喜愛的節日。每當節日來臨,男女青年忙著挑選禮物送給心愛的人,送得最多的要數印有各種象征愛情圖案的聖·瓦倫丁賀節卡。情侶們一起郊遊,舉辦各種情人舞會。中國的情人節則是農曆七月初七的"七夕"節。
母親節。母親節是人類對女性承擔延續和哺育生命責任的一種酬謝,起源於美國費城。1907年由名叫安娜的女子提出並於1914年為美國國會正式通過,把5月份的第二個星期日定為母親節。這一天,家庭成員都要做各種使母親愉快的事,並贈送各種禮物向母親祝福。日本、泰國、印尼、埃及、西班牙、巴拿馬、秘魯也都有母親節,日期不一,活動也不同,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都是為了表達對慈母辛勤哺育的感激之情。
父親節。父親節是美國杜德夫人1910年發起選定的。日本、秘魯、美國、巴西和我國台灣都有父親節。除巴西規定是每年8月的第二個星期日,我國台灣規定每年8月8日(諧音"爸爸")而外,日本、美國和秘魯都規定是6月份的第三個星期日。這一天兒女們都要趕回家向父親祝福,購買禮物或親手製作有紀念意義的賀卡、小物品送給父親,以表示崇敬的心意。
感恩節。感恩節是北美獨有的節日。美國定在11月份的第四個星期日,加拿大則定在10月的第二個星期一。這是喜慶豐收、增進團結的佳節。感恩節的晚餐十分豐盛,其中必備的菜是火雞肉和南瓜餅,故感恩節又稱"火雞節"。
愚人節。愚人節是歐美各國的奇特節日,在每年的4月1日。這是一個專門開玩笑的節日,這一天人們可以隨意說謊、造謠、互相欺騙,玩各種惡作劇。
教師節。世界許多國家都有教師節,如泰國1月6日、也門4月16日、印度9月5日、法國12月25日、葡萄牙5月18日、美國9月18日、委內瑞拉1月15日、中國9月10日為教師節。這是全社會尊師重教,提高教師社會地位的一個重要象征,也是學生回校看望老師,表達自己尊師愛校情義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