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一些國家的特殊禮俗禁忌
日本。忌諱高聲說話,空睛凝人,手插口袋,手指指人,窺視臥室,三人並排合影等。日本人吃飯習慣用筷子,但忌諱"舔筷、迷筷、移筷、扭筷、插筷、掏筷、跨筷。"
泰國。不隨便摸別人的頭(包括小孩),忌用左手遞物或接物。坐時,不能翹起腳把腳底對著別人,更不能用腳把東西踢給別人。男女見麵不握手,俗人與僧人不握手。
新加坡。忌食指指人、緊握拳頭、雙手叉腰。另外用餐時忌諱將筷子放在碗或盤子上,不用時也勿交叉擺放,應放在托架上。吃魚時,忌翻魚,尤其是海員、魚夫在場時。
越南。如遇到同自己年齡相仿的人,不要以"先生"、"小姐"相稱,更不能稱大哥"、"大姐",而應禮貌地稱對方為"二哥"、"二姐"。路口懸有綠色樹枝的村寨和門口懸有綠色樹枝的人家,外人不得進入:
菲律賓。受歐美風俗的影響,忌諱"13"和星期五。旅館沒有13號房間,13個人不聚餐。逢星期五警察特許乞丐沿街乞討,其他日子則不準。
英國。英國人不提及。廁所"一詞,他們稱"廁所"為"男士室"、"女士室"。去廁所就說成:"對不起,我要去看看我姑媽";問別人去不去廁所時,就說"你要洗手嗎?"
法國。法國人交談不詢問年齡,尤其是女性的年齡;不打聽別人的收入、個人物品價值、婚姻狀況、宗教信仰;不請人吃狗肉,因為他們視狗為朋友。英雄";在表示喜慶、祝賀的場合千萬不要送白菊給法國人,因為此花隻用於葬禮。另外,不能給法國人送香水。
美國。人們在公開場合忌諱談論朋友的收入或薪金以及他們的私有財產。忌諱詢問別人的隱私,如年齡、婚否等。對虔誠的教徒來說,最忌諱"輕慢的談論上帝"。
俄羅斯。不能打碎鏡子,因為鏡子碎了,意味著災難來臨;不能弄撒鹽罐,因為它意味著吵架;家人出門後和睡前不許掃地;考試前不剪頭;送禮禁送雙數,如送花送一枝,三枝或五枝;去廁所不能直說,要說:"對不起,請等一等"或"請等一等,我去打個電話。"
德國。給德國人送禮品,務須審慎,不要給德國女士送玫瑰、香水和內衣。因為他們有"愛"和"親近"之意。即使女士之間也不宜互贈這類物品。用刀、剪和餐刀、餐叉等西餐餐具送人,有斷交之嫌,也是德國人所忌諱的。
波蘭。波蘭盛行吻手禮,他們認為吻手禮象征著高貴,連街頭執勤的女警,也要求人們行吻手禮;喜歡談論和讚美他們的國家和文化,也樂於談及你的個人家庭生活,但忌談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蘇聯和法國;洗手間的表示方式極為獨特:"厶"符號表示男用,"○"表示女用。
阿拉伯國家。在飲食習俗方麵,阿拉伯人忌吃豬、死物和動物的內髒;虎、豹、蛇、馬、驢、狗及無鱗魚等也為禁忌食物;其他可食動物非阿訇安排宰殺也不可食用;阿拉伯國家一般都有禁酒的規定。在語言行為方麵,談及或問候女主人都是失禮的。若見到阿拉伯人的妻子,可以打招呼,但切勿與之握手。同阿拉伯人談話應避免談及政治和宗教,也不要談及豬狗等他們忌諱的東西。阿拉伯人忌用左手把物品送到客人手中,因為他們認為左手是用來洗澡、上廁所用的,所以是不幹淨的。在穿戴及送禮習俗方麵,他們忌穿短褲,無袖衫及露膝短裙。既使在遊泳池也絕不準穿"三點式"泳衣。初次見麵切勿送禮,否則有行賄之嫌;不能給阿拉伯人的妻子送禮,但給孩子送禮,特別受歡迎。
4節日禮俗
(1)中華民族的節日禮俗
春節。春節是我國最隆重最盛大的傳統節日,習俗從臘月二十三開始。自此家家戶戶忙著采辦年貨,寫春聯,剪窗花,倒貼"福"字過春節,也稱"謝年"。
大年三十全家團員吃年夜飯,是過春節的第一個高潮。這天下午,所有的家庭成員都要理發沐浴,先在祖先遺像前擺設美酒佳肴,果品雞黍,緬懷紀念。然後全家圍坐在一起吃年夜飯。飯後,晚輩要紿長輩行禮,合家觀看春節聯歡晚會,是現代社會的一大風景。除夕日要把酒守歲,到子夜要吃餃子,以求一年圓圓滿滿。
春節期間,北方有廟會,南方有花會,活動豐富多彩。
元宵節。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也叫燈節或上元節。據說起源於漢文帝時期,從那時起,元宵節的最大特征就是張燈結彩和吃元宵。元宵之夜,到處是燈。全家人吃過元宵之後,闔家出去逛燈市,看焰火,給節日增添了喜慶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