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紮實,造詣高深。
×老是×省人民政府授銜的名老中醫,由於三代良醫,對內、外、婦、兒、五官各科皆可駕輕就熟,他擅長醫治傷寒、濕病、虛證和急證,對鬱證、血證、中風、癲癇、癌症及脾胃學說研究頗深。他基礎紮實,治學嚴謹,醫學造詣較高,不但治愈了許多常見病、多發病,而且解決了不少急症、重症、危症和奇堆雜症。
此外,×老學識淵博,多才多藝,在書、畫等方麵頗有造詣,任××書法家協會會員,××詩詞學會××分會常務理事,××作家協會會員,××畫院××係顧問,××關術家協會會員,××中醫書畫灶社長等職。
"老牛最怕夕陽短,不用揚鞭自奮蹄"。正是晚年×老為發展中醫事業而嘔心瀝血的真實寫照。
9態度
參加喪禮時,態度應莊重。大聲談天。打招呼,不停地走來走去,都是不雅之舉,有失禮儀。
在喪禮場,可能會碰上闊別巳久的朋友,興高采烈的交談是十分不該。
10奠儀
贈送奠儀不像賀儀那樣可以任選禮品,一般采用的是挽幛、挽聯、挽額、花圈,花籃等。花圈,是由竹或木條係紮成圓架子,再用各種色紙製成大小不等的花朵粘貼而成,中間寫或貼一個大"奠"宇,右上方和左下方各貼一張長紙務,以備寫頭銜和置名。一般的寫法是:右上方的長紙條寫"×××同誌千古"或"×××老師千占",左下方的紙條寫"×××敬挽":
挽幛和挽聯的內容或字詞需由自己斟酌,尤其是挽聯,不少人是自己寫聯來表達真切的感情;這些,一般殯儀館部有配套的服務。
以金錢為奠儀,又稱香儀,是當代普遍采用的便當的方式,也是大多數情況下,最實惠合用的。辦喪事免不了花費,有時甚至影響到這家人以後的生活。如果親友們的奠儀集合起來,可以解決喪葬費,或者可以減輕這一家人的一部分負擔,這是幫助死者和生者的最好辦法。香儀錢一般為單數,如11元、21元、5l元、201元等,用白紙包好,封麵書"香儀"和送禮者的姓名或單位。收取香儀後,死者家屬要意見統一,合理使用,避免悲中添亂。附錄一中學生禮儀常規
1儀容儀表
(1)著裝得體、整潔、樸素、大方。不追求名牌,不追求時髦,穿著符合中學生身份,按學校規定時間穿校服。
(2)真不留奇特發型,男生不留長發,應留學生寸頭;女生留齊耳短發或短辮,不燙發,不化妝,不佩戴金銀珠寶首飾,不穿高跟鞋。
(3)校園內不佩戴黑色太陽鏡。
2談吐舉止
(1)使用七大禮貌用語:請、您、您好、謝謝、對不起、沒關係、再見。
(2)使用好基本體態語言:微笑、鞠躬、握手、招手、鼓掌、右行禮讓、回答問題起立。
(3)坐正立直,行走穩健,舉止文明端莊。
(4)久起立並用雙手遞送或接受物品。
(5)講普通話。
3禮貌交際
(1)尊敬師長,見到師長主動打招呼致意,微笑問好,對師長不直呼其名,任何情況下都不頂撞教師。
(2)上下課起立向教師行注目禮。課上發言先舉手,課餘進教師辦公室或居室,喊報告或輕輕敲門,經允許後再進入。
(3)與師長說話要起立。領導、客人或外賓進入教室時起立歡迎,主動問候,微笑致意,熱情大方,禮貌地回答客人或外賓提出的問題,不卑不亢。
下課或集會結束讓領導、師長或來賓先退場。
(4)未經允許不隨便進入他人房間,不隨便動用他人的物品,不拆看他人的日記和信件。
(5)不隨便打斷別人的發言,掌握傾聽藝術。不打擾別人學習、工作和休息,妨礙別人要道歉。
(6)守時守信,答應別人的事要努力按時做到,不隨便承諾自己無能為力的事情。
(7)與同學友好相處,團結互助,發生矛盾時多作自我批評,學會悅納他人,寬以待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4道德修養
(1)參加升國旗儀式,衣著整潔,脫帽肅立,行注目禮,唱國歌嚴肅、準確、聲音洪亮。
(2)自覺保持教室、宿舍、校園衛生,不在牆壁、黑板、桌椅等處隨意寫畫塗抹,自覺愛護公共財物。
(3)參加各種集會準時出席,保持肅靜,尊重報告人,不做與會議無關的事情。在會發言先向師長和聽眾致禮,發言結束道謝,觀看演出、比賽、聽報告適時適度鼓掌致意。
(4)對待老、幼、婦、殘和軍人,行走讓路,乘車讓座,遇有人問路,真誠指引方向,熱情幫助。
自覺遵守公共秩序,自覺遵守學校規章製度。
(5)家中吃飯請長輩先就座,離家或歸家與家長打招呼,未經家長同意不在外留宿。
(6)主動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學會料理個人生活,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自己的物品擺放整齊。
(7)尊重、體貼、關心父母,主動照顧長輩,替家長分擔責任,對長輩有意見,應心乎氣和有禮貌地提出,不發脾氣,不頂撞長輩。
(8)生活儉樸,不亂花錢,不向父母提出超越家庭經濟條件的要求。附錄二中外禮儀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