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禮儀與自身素質修養(2)(2 / 3)

經常閱讀和欣賞優秀的文藝作品是提高文化藝術修養的一條途徑。文學家創作的每一部優秀文學作品中無不滲透著他們高尚的、健康的感情,寄托著他們的強烈的愛憎。梁斌在創作《紅旗譜》時,"無數次流下眼淚是流著淚寫完這本書的"。小說《人生》的作者路遙,在完成他人生的最後巨著《平凡的世界》第二部時,身體累垮了,醫生囑咐:起碼要休息一年,否則繼續寫作是拿生命冒險。路遙認為停寫一年對於《平凡的世界》這部長卷作品,在氣質上是一種致命的割裂。出於使命感,在他心中升騰起一種與生命抗爭的渴望。他又開始動手寫第三部的稿子。經過無數個日夜的奮戰,《平凡的世界》終於完成了。它立刻在全國造成了轟動,並獲得第三屆茅盾文學獎。然而因過度的勞累,4年後,路遙猝然離世。《平凡的世界》是路遙用生命完成的。每部優秀作品的背後都有許多動人的故事,都凝聚著作者崇高而豐富的情感,這豐富的情感通過文學作品中的藝術形象傳達給讀者,必然會引起讀者強烈的感情共鳴,產生或悲、或喜、或怒、或憤的情感,進而使感情得到淨化、豐富和升華。因此,好的文學作品能揭示人生的真諦,塑造讀者的心靈,培養人的精神之美。臧克家先生說:"讀過一本好書,就像交了一個益友。"讀書可以廣智,每讀一本好書,就是從某一角度了解一次人生的真諦,靈魂得到一次淨化,思想境界得到一次升華。好的文學作品讀得越多,心靈越能得到理想地塑造。因此希望青少年朋友們能養成愛讀書讀好書的的好習慣。

要提高文化藝術修養,還需要參與實踐。因為實踐經驗往往也是一種財富,而且是一種單純知識無法替代、在某種情況下甚至比知識更重要的財富。同學們多參與學校的藝術活動,比如參加文學創作、文藝表演、書法繪畫、演講朗誦等活動會受益匪淺。青少年時期如果能執著追求於一種藝術,並使之沉澱為自己一生的興趣、特長,對一個人的一生將是受益無窮的。

三、健康的心理素質

心理素質是以人的自我意識發展為核心,由積極的與社會發展相統一的價值觀所導向的,包括認知能力、需要、興趣、動機、情感、意誌、性格等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有機結合的複雜整體。

根據著名的心理學家維果茨基關於心理機能的理論,心理素質實際上是指人的心理機能的發展水平。它包括兩個層次,即主要受人自身發展製約的低級心理機能,如感覺、知覺、不隨意注意、形象記憶、直觀動作思維、情緒、好奇心、衝動性意誌等,以及主要受社會文化製約的,通過活動和交往所形成的高級心理機能,如隨意注意、邏輯記憶、抽象思維、高級情感(理智感、道德感、美感)、預見性意誌,其最高層次是形成完整的高級心理機能的自我調節係統,即自我意識的健康發展和個性心理品質的形成。這兩個層次的心理機能相互製約,相互促進,相互滲透,人的高級心理機能的發展促使心理潛能的開發、利用,而人的低級心理機能的控製、利用、開發,又能極大地促進入的整體的素質的提高。

健康的心理素質是一個人良好的內在素質的重要內容,是一個人極為重要的內在品質,是決定一個人外在行為表現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心理素質的一個重要標誌是心理健康。而心理健康的特征主要表現在人的誌趣、意誌、榮辱觀、性格等方麵。

關於有關心理健康的內容和標準,從智力、情緒、意誌、行為方麵來確定,具體內容是:①正常的智力;②愉快的情緒;③健康的意誌;④協調的行為。從一個人的行為活動及其效果來評定其內容是:①行為活動具有高度的社會適應性;②行為活動的內容積極健康和具有社會價值;③行為結果有利於自己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