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附錄(2)(1 / 3)

養血安胎湯

原料:活母雞1隻,薑10克,石蓮子5克,川續斷15克,菟絲子、阿膠各20克,鹽適量。

製作:

①將母雞宰殺、去毛及內髒(內髒去糞便等汙物後,洗淨,供其他烹飪成肴),洗淨備用;生薑橫切成薄片;石蓮子、川續斷、菟絲子放入布袋中,紮緊口共入有蓋沙鼎鍋或不鏽鋼鍋中。

②注入清水淹沒全雞(藥紗袋可置入雞腹中),大火燒沸後,改用小火燉1.5小時,取出藥紗布,再共燉至骨酥肉爛。

③滾燙雞藥汁約100毫升,將阿膠烊化,同時將食鹽放入鍋中調味即成。

特點:養血安胎,溫中益氣,補精填髓。適用於習慣性流產、懷孕後食欲缺乏等。

白湯鯽魚

原料:鯽魚2尾(約500克),豌豆尖100克,筍片、熟豬肉、化豬油各50克。

白湯(骨頭湯)、鹽、味精、料酒、蔥段、薑片各適量。

製作:

①將鯽魚宰殺後去鰓、鱗及內髒,洗淨後在魚身兩側斜劃3刀。

②將炒鍋燒熱,倒入熟化豬油約30克(剩20克),油燒至七成熱,放入蔥段、薑片熗鍋,放入鯽魚,兩麵略煎,烹入料酒稍燜,加白湯(以剛好淹沒魚身為宜)及20克熟化豬油,加鍋蓋燜3分鍾後改為中火,放入筍片、豬肉片、鹽、味精,旺火煮至濃湯呈乳白色,放入豌豆尖燒開,撈出鯽魚放大碗正中,筍片、豬肉片放魚身上,豌豆尖放魚四周,魚湯汁緩緩注入碗中即成。

特點:健脾利濕,滋陰潤燥,寬腸通便。孕婦食用可益氣健脾,利水消腫,潤膚養顏;促進胎兒正常發育。產婦食用可催乳增乳,防治水腫、便秘。

冬瓜綠豆排骨煲

原料:豬排骨500克,冬瓜250克,綠豆50克。

製作:

①將排骨洗淨,砍成寸段狀備用;綠豆淘洗幹淨,浸泡在清水中(大約2小時,瀝掉水),共入有蓋沙鼎鍋或不鏽鋼鍋中。

②注入清水淹沒豬排骨,大火燒沸後改用小火,2小時後放入洗淨的條塊狀冬瓜至骨酥肉爛,綠豆開花,加鹽調味,趁熱分次或佐餐吃豬排骨、冬瓜、綠豆和飲湯。

特點:清熱解毒,利水消渴。

白果燉老母雞

原料:老母雞1隻(約1千克),鮮白果仁10粒(約10克)。

製作:

①宰殺老母雞,去毛及內髒,清洗幹淨,備用;鮮白果去蕊洗淨,共入有蓋鼎沙鍋或不鏽鋼鍋中。

②注入清水淹沒老母雞,大火燒沸,改用小火煮沸燉至骨酥肉爛,加鹽調味,趁熱分次慢服或佐餐吃雞肉、白果和飲湯汁。

特點:清肺益氣,補氣養心,滋陰益腎,補血。適用於孕婦身體消瘦,免疫力低下,氣虛兩虧,麵色萎黃。

茸蹄阿膠煲

原料:豬前蹄500克,山藥、阿膠、鹿茸各30克。

製作:

①將豬前蹄去毛和蹄甲,刮洗幹淨,對剖成兩半備用;山藥、鹿茸(去茸毛)清洗幹淨,共入有蓋鼎沙鍋或不鏽鋼鍋中。

②注入清水淹沒前蹄,大火燒沸後,改為小火燉至骨酥肉熟,加鹽調味,盛於大碗中佐餐或分次服食,用滾燙的藥湯烊化阿膠,分次衝服,食豬前蹄,山藥,飲湯。

特點:通經下乳,健脾安神,滋陰補血,安胎。

黨參歸芪白鴨湯

原料:老白鴨1隻(約500克),北黃芪、黨參、當歸各50克,熟地黃、杜仲各20克,益母草10克。

製作:

①宰殺活白鴨,去毛及內髒,剁去鴨嘴殼。清洗幹淨備用;當歸、黨參清洗幹淨備用;北黃芪、熟地黃、杜仲、益母草放入紗布袋中,紮緊口共入有蓋沙鼎鍋或不鏽鋼鍋中。

②注入清水淹沒全鴨(藥紗袋可置入雞腹中),大火燒沸後,改為小火燉1.5小時,取出藥紗布包。

③煮至骨酥肉爛,趁熱分次或佐餐吃鴨肉、當歸、黨參和飲鴨藥汁。

特點:益氣養血,健脾和胃。適用於孕婦胞胎不安;產後、流產後貧血,惡露不淨,頭暈目眩,心悸多汗,失眠神疲,食欲缺乏,小腹隱痛及伴有輕度高血壓孕婦。

馬齒莧拌五香豆腐幹

原料:馬齒莧500克,五香豆腐幹30克,香油20克。薑末5克,特級醬油、蔥花末各10克,胡椒粉、味精各2克,花椒麵3克,食鹽、白糖各適量。

製作:

①馬齒莧擇洗幹淨,在沸水鍋中焯一下,切成寸段。五香豆腐幹在蒸鍋中蒸3~5分鍾,取出成薄片。

②將備好的馬齒莧段和五香豆腐幹片盛於大盤中,加入所有的輔料和香油,拌勻碼味5分鍾後上桌,佐餐或空腹食用均可。

特點:清熱解毒,散血消腫,益氣和中,生津潤燥。馬齒莧1∶4濃度可殺滅痢疾杆菌;可抑菌如傷寒杆菌、大腸杆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孕產婦食用可防治腹瀉、腸炎、痢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