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與孩子感情交流的技巧(4)(1 / 2)

美國一名6歲的孩子撥通火警電話救護了心髒病發作的母親;奧地利傷殘斷臂兒童用嘴咬住鉛筆撥通電話自救。不久前雲南彌勒縣14歲的姑娘被強盜扔進20多米深的山洞,但她卻憑著堅強的意誌力和良好的生存能力,靠吃洞中的青苔和岩洞水,在暗無天日的山洞中度過半月之久,最後終於獲救。這些典型事例都是我們對孩子進行生存教育的生動素材。

再讓我們看一看哈爾濱10歲的小女孩瑩瑩是如何機靈地逃出"拐子佬"的魔掌的。

1996年12月5日清晨,小瑩瑩在上學路上,迎麵走來兩個男子,她隻覺得一陣頭暈,便人事不知。

不知過了多長時間,她睜開眼睛,感覺躺在一輛疾駛的汽車上。車上坐著4個男子,聽說話的聲音特別"橫"。小瑩把小臉縮進很厚的圍脖裏,眯著眼睛假裝昏迷。汽車過哈爾濱至賓縣17公裏處時停了下來,車上4個男子下車解手。小瑩瑩輕輕地將車門打開一條小縫,順勢溜到公路邊的一條溝裏,滾了一身雪,拔腿就往來的方向跑。小瑩瑩一邊跑,一邊記著清醒後在車上看過的路標。天黑了,她一天沒喝水也沒吃飯,又累又餓。她隱隱約約看見前麵一片亮光,便奔了過去,這是哈爾濱東站,離她下車逃跑的地方已有二三十裏路。她掏出兜裏僅有的5角錢,找到一個公用電話亭給家裏打了電話。

電話鈴響了半天,沒人接。此時,她的爸爸媽媽正和老師、親屬們滿世界地找她。路上,小瑩瑩遇到一個阿姨,按照阿姨的指點,她坐上了65路車。

65路車的一名男乘務員見小瑩瑩迷了路,就主動在車到終點站時把她領到14路車站,送她上了車,並囑咐乘務員讓孩子在經緯街下車。瑩瑩推開家門闖進屋時,已是晚上7點30分。

小瑩瑩之所以能逃出虎口,是由於她采取了一係列正確的做法,如假裝昏迷、記住路標、及時趁"拐子佬"解手跳車、找人幫忙等,否則她肯定難以劫後餘生。而小瑩瑩這種本領除了她求生的本能外,恐怕首先得益於父母平時注意培養她的自我保護意識,使她具有一定的自救能力。

孩子天性幼稚,對生人很少有戒備心理,大人必須重視這一點。有的家長為了提高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從小就給孩子一些鍛煉機會,這是很必要的。

比如,有的家長在孩子放假時讓孩子在家獨自看家。當然,這是有一定風險的。孩子年齡不同,其所具備的能力和膽識也不同。家長應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教育孩子如何注意安全,如注意關煤氣、不要接待不認識的人、如果遇到突發性事件怎樣報警、求救等等,從而培養孩子的自我保護和應變能力。

重視大自然對孩子的熏陶

熱愛大自然是孩子的天性,大自然也是孩子獲取知識,陶冶情操最好的課堂。然而我們許多家長,或出於"不要浪費學習時間",或怕孩子經不起風吹雨打,或隻顧忙自己的事無暇帶孩子走出家門,於是長年把孩子關在家裏,以為這樣他們就會埋頭學習,就能取得好成績。其實這樣做是大錯特錯了。

偉大的生物學家達爾文的父親是一位有名的醫學博士,他的母親蘇姍娜是位很有見地的女性,她承擔了教育子女的職責。蘇姍娜對孩子進行的啟蒙教育,對於達爾文的後天成長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達爾文經常看母親嫁接果樹和培植花草樹木,母親發現他對花木具有濃厚的興趣。於是,母親一點一滴地教他認識和觀察花草,告訴他怎樣根據花蕊來識別花草,怎樣記住各種樹木的名稱。有時,小達爾文還跟著父親去郊外采集花草植物,在這樣的環境熏陶下,達爾文從小就喜歡大自然,知識領域也不斷地擴大。

絢麗多彩的大自然,激起了孩子極大的好奇心。一次,她給樹苗培土,小達爾文問:"媽媽,你為什麼要給樹苗培土?"在得到滿意的回答後,他又提出諸如:"泥土為什麼長不出小貓和小狗呢?"等一連串的問題。蘇珊娜為孩子能提出問題而高興,她對達爾文說:"世界上有很多事情,對於我,對於你爸爸,對於所有的人來說,都還是一個謎,媽媽希望你長大後自己去找答案,做一個有學問、有出息的人。"

不幸的是,在達爾文8歲時,病魔奪去了這位偉大母親的生命。但對達爾文來說,父母給他的空間,激發了他探求未知世界的欲望,使他最終成為舉世聞名的科學家,創立了生物進化論,為人類作出了傑出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