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培養口才出眾的男孩(4)(3 / 3)

口才並不是一種天賦的才能,它是靠刻苦訓練得來的。那些能言善辯的演講家、雄辯家,無一不是靠刻苦訓練而獲得成功的。美國前總統林肯為了練口才,步行30英裏,到一個法院去聽律師們的辯護詞,看他們如何論辯,如何做手勢。林肯則一邊傾聽,一邊模仿。林肯聽到那些雲遊八方的福音傳教士揮舞手臂、聲震長空的布道後,也學他們的樣子,對著樹、樹樁、成行的玉米練習演講口才。

日本前首相田中角榮,少年時曾患有口吃病,但他不被困難所嚇倒。為了克服口吃,練就口才,他常常朗誦、慢讀課文。為了準確發音,他對著鏡子糾正嘴和舌根的部位,嚴肅認真,一絲不苟。

可見,要想成為一個出色的演說者,不僅要刻苦,要有一種毅力和不達目的不罷休的頑強信念,還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那麼,媽媽應該怎樣對男孩進行演講訓練呢?

第一,選擇合適的演講材料。

一份優秀的演講稿對於演講的成功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演講者應圍繞確定的題目準備好講演稿,演講時不宜念稿。演講的內容要注重典型性、鮮明性。給孩子選擇的演講材料應該通俗易懂,最好是由孩子自己來撰寫。

媽媽要教孩子,撰寫演講稿,不僅要強調語言生動,還要注意立意新穎,顯示個性,結構清晰,感情充分,跌宕起伏。

第二,注意聲音和腔調。

聲音和腔調雖是與生俱來的,不可能一朝一夕就有所改善。不過音質與措辭對於整個演說影響很大,這倒是事實。即使是音質不好的人,也要讓自己的聲音清楚地傳達給聽眾,並且斷句、斷詞要準確,整篇演講稿要有抑有揚,有張有弛。媽媽要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提醒孩子注意說話的聲音和腔調,努力做到音質圓潤,張弛有道。

第三,輔以自然的表情。

這裏的表情主要指的是麵部表情,即眼、眉、嘴以及頭等配合說話的協同動作。家長要讓孩子明白,演講時的麵部表情無論好壞都會給聽眾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演講的內容即使再精彩,如果表情缺乏自信,畏畏縮縮,演講就很容易失去聽眾。演講者的眼神也很重要,要能“攏”住下麵的聽眾,不可揚頭看天,也不可低頭盯地,而要自然地平直向前,目光觸及到最後一排觀眾,最好能用目光加強和觀眾的感情交流。

媽媽要告訴孩子,在演講中,不可能每個人都給自己報以善意的目光,為了鞏固自己的信心,可以一麵進行演講,一麵從聽眾當中找尋對於自己投以善意目光的人,把自己的視線投向那些點頭肯定的人,而無視那些冷淡的眼光。這對順利地進行演說很有好處。

第四,演講時站位有講究。

告訴孩子,演講者可以隨著講稿內容的變化而變化站位。一般說來,演講者一上台,就站在台前正中的話筒前。腳跟應靠近,腿站直,顯得精神,但切忌雙腳分立,那樣顯得鬆垮沒信心。演講時不要腳尖點地或腳跟顛顫,這是孩子的毛病。在演講過程中,演講者可以稍為自然地向左、右、前、後做些動作。

第五,手勢語很重要。

在演講過程中會用到很多手勢語。手可以隨著內容的需要做向上、下、左、右、前、側各個方向揮動。一般來說,既可以用手掌揮動,也可以用拳。而且,手勢可單手,也可雙手,都沒有硬性的規定。

媽媽應告訴孩子,演講時使用手勢語要注意三點:胳膊不要伸得過直,以免僵板;手指不宜彎曲,顯得拙笨;手勢語運用要和它所配合的演講詞同時運用,不要提前或滯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