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媽媽如何當好男孩的老師(6)(2 / 3)

第八,媽媽不給男孩體驗挫折的機會

磊磊今年讀四年級,今天中午,媽媽還沒吃完午飯,就見磊磊哭著跑回家,並告訴媽媽:“我不去上學了。”媽媽問他出了什麼事,他也不理媽媽,隻顧傷心地哭泣。後來,媽媽勸了半天,他才說出了原因:今天有同學說他胖。磊磊在班裏擔任班長,是個品學兼優的孩子。他從小乖巧懂事,接受的都是掌聲和鮮花,別人的讚揚聲絡繹不絕,家人對他更是寵愛有佳。顯然,同學說他胖,這個事實讓他無法接受。

由於現在的孩子多是獨生子女,家長總是渴望給孩子一個安寧的成長環境,不願意讓孩子吃太多的苦。因此,他們除了包辦孩子的一切不說,當孩子遇到困難、挫折時,孩子還沒有反應過來是怎麼回事,媽媽已經為孩子把這些煩惱的事情擺平。如此,孩子體驗挫折的機會就被完全剝奪。其實,家長們這樣做並不是為孩子好。在家長完全嗬護下長大的孩子,心理往往是不健全的,他們不能經受任何的挫折和失敗,因此他們長大後往往會因為不適應激烈競爭和複雜多變的社會而深感痛苦。

第九,媽媽經常對男孩說“你真笨”。

一位剛剛入學不久的男孩嘟囔著小嘴對媽媽說:“媽媽,這次考試我不是第一!”而這位媽媽則是用信任、鼓勵的目光對孩子說:“你在媽媽眼裏始終是最好的!”很顯然,這位媽媽是在賞識和鼓勵孩子。孩子聽到媽媽的鼓勵之後肯定會信心大增,從此為下一次能取得好成績而努力。但是,如果此時這位媽媽用一種相反的態度對孩子說:“你這孩子,怎麼這麼笨!那麼容易的題你還答錯,真是豬腦子!”

這樣的教育方式又會出現什麼樣的結果呢?這時,媽媽就給孩子戴上了一個“豬腦子”的帽子,使他認為自己從小就笨,他還怎麼能去爭取好的成績呢?如果孩子自幼就有一種不如別人的心態,沒有信心,等到真正遇到失敗時,他就會把“笨”作為理由,他就有了一個護身符:我天生笨,所以我不努力!有些媽媽經常會說自己的孩子“你真笨”。其實,從腦生理學的角度看,正常人的頭腦並沒有天生好壞之別。那麼,如何才能讓孩子的頭腦更好地發揮聰明才智呢?兒童心理學家表示,一個充滿自信的孩子的思維永遠是活躍的,而那些缺乏自信的孩子,卻會在無意識中讓自己的頭腦變得閉塞僵化。可見,一個認為自己笨的孩子,自然而然其頭腦就會處於閉塞狀態。因此,媽媽們,請千萬別再用“你真笨”這三個字去束縛孩子的頭腦!

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應該讓他自己去做;凡是孩子自己能夠想的,應該讓他自己想。其實,父母們隻要肯放開手,就會驚奇地發現孩子的潛力是無窮的,他們能做許多在父母看起來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並因此而快樂!在現實生活中,許多父母為了讓孩子專心學習,什麼事都不讓孩子去做。早晨起床幫孩子疊被子,上學前幫孩子準備學習用具,有時經常還被孩子埋怨忘了幫他準備某些學習用具。父母這樣愛孩子,孩子未必就快樂!父母要知道,孩子並不是生來就是這樣依賴父母的,他們的依賴性一般來說都和父母的包辦代替有關。父母包辦、代替得越多,孩子的依賴性就越強。反之,如果父母不插手孩子可以做的事,孩子就會自己動手開始做了。

9.男孩不喜歡“保姆媽媽”

現在流行一句口號:“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很多媽媽出於愛子之心,恨不得為孩子做一切事情。她們處處照顧孩子,更是時時保護孩子。由於媽媽們太“能幹”了,太“勇敢”了,以至於剝奪了男孩自我鍛煉的機會,壓製了男孩自主發展的精神。所以,在“勤快”、“勇敢”、“能幹”的媽媽身邊,大多是依賴性強,嬌生慣養,缺乏獨立生活的能力,缺乏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挑戰精神的男孩。他們有著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懶惰,怕吃苦,自理能力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