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接受“冰桶挑戰”?
專欄
作者:張旭欣
7月市場熱火朝天,8月開始逐漸熄火。隨著經濟數據和政策導向的變化,市場似乎正在進一步冷卻。無論是周期、藍籌的追捧者,還是創業板的支持者,都要開始接受“冰桶挑戰”了嗎?
7月上漲的原因是情緒、增量資金,還是複蘇預期?我們認為是最後一條。
增量資金的邏輯在7月份並非新鮮事。早在4月份,“滬港通”獲批時增量資金的邏輯就開始流傳。然而,在一日遊行情之後,市場終歸原點。當時正在逐漸惡化的基本麵令市場缺乏生機,繼續低迷。而在7月份,市場看到6月份的經濟數據和信貸數據有所改善,才終於出現反彈。“滬港通”與基本麵甜蜜的相遇才造就了7月亢奮的市場。
同樣,情緒也並不是拐點構成的主導力量。
基本麵在6月份的短期改善,造就了經濟複蘇的預期。這種預期對於三季度都保持樂觀,認為三季度經濟增速能夠持平。這才是7月份上漲的真正邏輯。
但最新的7月份數據公布,同比、環比都出現回落。如果說同比下行還可以由基數來解釋,那麼環比的回落,則表明經濟內生動力在喪失,而且政策刺激的效力也真的非常短暫。而信貸的趨緊超出市場想象。
7月份的經濟數據發生變化的根源在於信貸的趨緊。7月份新增信貸規模3852億元,社會融資總量規模不足2000億元。對比6月份1.08萬億元的新增貸款和1.98萬億元的社會融資總量,7月份的信貸狀況可謂來到冰點。季節性的原因不足以解釋,因為7月的信貸數據是5年來的新低。同樣,信貸結構的變化也表明信貸回落遠非需求不足那麼簡單。從一些渠道了解的情況來看,央行對於6月份的信貸擴張並不認同,7月份顯然有政策對衝之意。
而7月份信貸開始緊縮,意味著政策刺激中斷。從以往的經驗來看,政策刺激的持續力都是不強的,在政策退出之後,經濟就回到了內生動力主導的狀態。那麼從需求的內生動力來看,“三駕馬車”都並不很好。首先,出口方麵,7月份集運增速出現回落,表明外需未如海關數據那麼好,海關數據可能是受到了熱錢的影響。其次,消費方麵,反腐的效應還沒有消除,特別是旺季到來,同比數據壓力將會較大。最後,投資方麵,房地產的壓製和基建增速的回穩,都在壓製著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速。
隨著7月份經濟數據的弱化,市場也在逐漸走弱,周期、藍籌失去上升動能。那麼未來的市場走勢將會如何?
短期來看,市場仍然會經曆下調。但是看到年底,或許會有反彈的機會,這取決於是否會有新的政策變化。
8月份目前透露出的政策信息仍然不能令人樂觀。近期市場傳聞,四大行上半月放貸560億元,其中中行新增信貸負增長。表明實際情況並不如央行之前表示得那麼樂觀,之所以出現相對緊縮的狀況,究其原因,主要是銀行惜貸的情緒仍然嚴重。8月份雖然在央行的主導下可能會出現新增信貸的反彈,但是銀行目前的風險偏好仍然較高,惜貸情緒仍然嚴重。因此雖有政策壓力,但信貸至多在短期內有所回穩,但趨勢仍然偏弱。總的來說,三季度仍然麵臨向下的壓力。
看到年底,經濟存在反彈的可能,但這取決於是否會有新的政策。目前來看,經濟最大的壓力來自於“金九銀十”的房地產庫存消化情況。“金九銀十”的推盤量將會較大,如果開發商降價起不到去庫存的作用,那麼經濟下行的壓力將會一直延伸到2015年。如果經濟政策出現更大幅度的放鬆,那麼四季度的經濟反彈是可行的。如果經濟政策按兵不動,那麼四季度市場下行的壓力不小。“冰桶挑戰”還將繼續。
作者為長江證券研究部宏觀資深分析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