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線旅遊下一個爆款(2 / 3)

從去年起,Travelzoo旅遊族的海外產品與國內產品的比例是1:2,且都是獨家。Travelzoo旅遊族的海外產品能做得風生水起,首先源於激活全球所有產品“更漢化”,包括支持人民幣購買、中文客服,尤其是在手機端;其次,以前更多是把美國、海外的產品,直接做成中文版,今年會更重視買手製,為中國消費者度身定製產品,反向采購。

洪維介紹,Travelzoo旅遊族內部曾經討論過,是選擇大量甚至海量產生內容的UGC模式,還是選擇製作人的專家模式。“我們一開始就是走專家路線,一開始就是直接的旅遊產品交易平台,你可能開始時不喜歡我,但一旦喜歡上我,我希望每次打動你是產品的那個質。”為了保持“一言堂”,洪維坦言他們一方麵要非常快地了解市場,同時還要耐得住寂寞。

C2B初體驗

從2013年推出“一窩蜂”,到後來的“螞蜂窩特價”,再到最近亮相的“螞蜂窩自由行”,這家創立於2006年、從2010年正式開始公司化運營,以UGC見長的旅遊社交網站,正在經曆商業化的磨練。

現在的螞蜂窩,不缺內容——UGC模式產生了海量的內容,甚至是目前市麵上所有玩家都不具備的優勢;不缺流量——通過攻略、遊記,沉澱了足夠的流量,截至2015年2月,螞蜂窩已積累8000多萬用戶,月活躍用戶數超過6000萬,點評數量超過1600萬條。

現在,螞蜂窩的難題是:通過何種方式讓這些沉澱的內容有一定規模的產品化?通過何種方式來變現龐大的流量?用陳罡他們的話說,螞蜂窩自由行——圍繞“自由行”的旅遊產品交易平台——相對想得比較明白了。

今年3月,螞蜂窩發力“自由行”,宣布致力於搭建中國最大的自由行在線交易平台。事實上,在“螞蜂窩自由行”APP上線之前,螞蜂窩已經於2014年推出了完整的酒店預訂的板塊,現已有72萬家酒店提供全球旅客住宿的選擇。

用戶在螞蜂窩上訂酒店,與在去哪兒、攜程上訂酒店最大的區別是什麼?陳罡說,立場不同。螞蜂窩是站在用戶的角度的,以更加中立、客觀的立場,通過大量的點評數據來幫助用戶做決策;而OTA通常是站在商家的角度,幫酒店營銷找到對應的客人,填滿酒店的房間數,使得酒店利潤率最大。

陳罡舉了一個簡單的例子,螞蜂窩的酒店頻道裏有一個很小的功能“不太滿意”。即螞蜂窩通過技術去全部識別用戶入住酒店時的不好體驗,比如說客房打掃不及時、衛生間的衛生不是特別好等等。“實際上通過對內容的提取,你有了一個新的閱讀方式,相當於你是一種橫向閱讀遊記和攻略的方式,它很自然,而且不那麼勉強。”

陳罡

陳罡說,2015年是中國在線旅遊的分水嶺,誰能夠服務更多的個人休閑遊用戶,誰才會變成整個市場最大的贏家。

如此一來,螞蜂窩希望能成為中間的一個接口,一邊是有出遊需求的用戶,一邊是提供旅遊產品的OTA、傳統旅行社。問題也來了,螞蜂窩會與後端的OTA出現惡劣競爭嗎?如何平衡兩者關係?“我們做了與原來OTA不一樣的事情,我們是在幫OTA、傳統旅行社找到用戶。在自由行的領域裏,以前它們是通過廣告去吸引用戶,現在它們的用戶從哪裏來呢?我們和它們可以是合作的關係,可以從螞蜂窩這裏找客源。”螞蜂窩旅行網聯合創始人、COO呂剛總結,螞蜂窩是靠已經有的攻略和遊記來把用戶送到產業鏈的下遊。

大概在2014年底,螞蜂窩將原來的“螞蜂窩特價”調整為“螞蜂窩自由行”,一個重要的出發點是,希望摸索一套與產業鏈上下遊良性合作的模式。“我們即便把市場裏已有的折扣全部收集起來供應給市場還是不夠的,市場應該有大麵積的正常產品和需求,特價不能全部滿足用戶需求。”呂剛說。另一方麵,他們也希望與螞蜂窩合作的供應商“能夠做正常的生意,而非總是‘特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