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西藏高校教師績效評價指標體係存在問題分析(1 / 2)

西藏高校教師績效評價指標體係存在問題分析

文化論壇

作者:封家旺 盧金金 金紅岩 德吉央珍 陳露 趙彩偉

摘要:隨著西藏社會對人力資源管理和實踐應用逐漸重視,目前被廣泛認可和運用的人力資源管理方式為績效管理。西藏高校教師績效評價是高校教師績效管理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通過對教師工作的引導和調控,從而起到促進高校教師專業的發展和教學技能的提高的目的。因此,分析目前西藏高校教師績效評價體係存在的問題,對於理清高校管理者管理思路,健全高校教師工作監控體係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1]。

關鍵詞:西藏高校教師績效評價指標體係問題分析

教師績效評價的意義不僅在於發現管理中的問題,更重要的作用在於分析問題,找出出現問題的原因。目前,西藏多數高校都很重視教師績效評價工作,各高校不僅製定出詳細的評價指標,也針對評價指標成立相應評價機構。但目前的績效評價體係還存在一些問題。因此,本研究在此基礎上,開展深度調研,查找原因,對症下藥,以此促進西藏高校教師素質的提高,優化西藏高校師資資源[2]。

1.存在問題

1.1 評價目的模糊

總結性評價一般在學年底或學期底進行,評價結果作為教師聘任、晉級、加薪、獎勵等的重要依據之一。形成性評價具備持續性,通過持續的反饋和指導,提高教師教學水平,促進教師專業水平的提高。目前西藏高校的管理者往往混淆總結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管理過程中不能針對不同目的,采取正確的評價方式。

1.2 評價目標的失衡

西藏各高校的基本目標在於人才培養和從事科學研究。現有的教師評價模式中,教學工作評價重點在於教學時數和學生人數,沒有體現教育的長期目標。而科研工作評價重點又在於教師完成的科研項目和科研成果的統計量,沒有包括能夠體現長期追求的原創性科研成果指標。

1.3 指標體係不健全

西藏高校教師績效指標體係存在不健全和不係統的問題,現行的績效評價指標在製定過程中,缺乏深入調查。績效指標雖然基本包括教學和科研等方麵內容,但隨著教師專業知識的不斷更新,教師與學校之間的服務與奉獻、教師與他人的溝通等內容缺失[3]。

1.4 評價結果和目標存在差距

教師評價體係中被提及和被批評最多的恰恰是量化指標問題,其導向結果是高校管理層和教師個體都一味追求量化指標,忽視了製定量化指標背後的真正目標。定量指標設計中,沒有處理好定性指標的設計,一味追求量化指標,有些甚至存在片麵和極端的定量化做法。其結果是:量的度沒有把握好,質的標準沒有掌握好,沒有把握好質與量之間的平衡關係。

1.5 評價過程缺乏監督

西藏高校進行的績效評價缺乏有效監督,往往由於評價者本身的主觀錯誤,評價者對評價過程及評價標準的不熟悉,評價者缺乏責任心而導致評價失效。此外,由於評價過程缺乏有效監督,往往導致評價不按規定的時間和場所進行,評價的指示得不到遵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