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工業園區建設與貴州的城市化進程(1 / 2)

工業園區建設與貴州的城市化進程

文化論壇

作者:王軍輝

摘要:本文討論了貴州省工業園建設與城市化進程的關係。本文發現目前工業園的布局不利於城市化進程,應鼓勵政府間資源流轉,加強政府間合作,建立工業園區共享數據庫,共同推動貴州省工業園區建設和城市進程,進而推動貴州經濟轉型。

關鍵詞:工業園城市化政府間資源流轉

一、引言

近幾年來,貴州省大力推行工業強省的發展戰略,發展重點便是工業園區的建設。目前已經規劃“十二五”期間111個省重點支持的工業園區。據相關數據顯示,2012年1月至10月,全省工業園區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745.3億元,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48%,同比增長71%,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691.7億元,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8%,同比增長87%。[1]另根據《2012年貴州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數據顯示,2012年全省生產總值6802.20億元,比上年增長13.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890.02億元,增長8.5%;第二產業增加值2655.39億元,增長16.8%;第三產業增加值3256.79億元,增長12.1%。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13.1%、39.0%和47.9%。

因此,2012年貴州省工業園區的工業增加值占了貴州省GDP的10%,但為貴州GDP增長直接貢獻40個百分點,若考慮到其拉動效應,其對貴州經濟增長的重要性會更大。工業園區已經成為貴州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量。也正是如此,工業園區成為政府實施工業強省、推動經濟發展、實現追趕的重要杠杆。

二、目前工業園區建設與城市化的不協調

從最近省規劃的111個工業園的分布來看,有82個分布在縣級,另外還有很多縣級的工業園沒有納入省級規劃,這意味著幾乎每個有縣都有至少一個工業園。這種規劃有許多好處,比如能調動地方官員招商引資的積極性等。但工業園的廣泛分布會對城市化產生以下不利影響:

1、產業的分散削弱了城市經濟發展的產業基礎。由於各級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資都是把企業落戶於本轄區內的工業園區,導致產業分散,每個地方都隻能吸引到較少數量的企業。每個工業園的企業數量較少,產業發展也有限,不利於發展出較大規模的城市,導致城市規模普遍較小。Au 和Henderson(2006)發現,中國少數大城市規模太大,但絕大部分中小城市的規模太小,尤其是人口100-1200萬之間的城市數量不足。從2012年《中國城市統計年鑒》數據來看,在市轄區人口方麵貴州全省隻有貴陽市超過200萬,另外畢節市為151.4萬,其它城市全在100萬以下。除貴陽的城市化率超過50%以外,其它地級市的城市化率均在10%左右,城市發展嚴重不足。產業分布分散,城市規模較小的直接後果就是城市的聚集經濟難以發揮,城市經濟的效率難以提高,導致發展滯後。

2、產業分散導致人口難以聚集,使得城市難以吸收到足夠人口,達到最優人口規模。產業分散導致的另一個後果是每個城市所能提供的就業機會都很有限,使得城市難以起到勞動力蓄水池的作用,這會降低城市對勞動力的吸引力,抑製城市人口規模擴張。大部分工業園都比較小,提供的就業機會在幾千人的規模,對城市化幫助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