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項目環境管理問題與對策
文化論壇
作者:李微
摘要:建設項目環境管理工作是日趨完善的過程,對促進可持續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通過分析建設項目環境管理現狀及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建設項目環境管理對策及解決辦法。
關鍵詞:建設項目環境管理問題對策
0.引言
建設項目的環境管理,是指通過依靠環境管理法規,運用經濟、法律、技術、行政、教育等手段去監督開發建設者從事開發建設的管理行為,使其符合國家的環境政策和有關法規要求去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是符合我國國情的一項環境保護管理製度,把它納入基建程序約束基本建設工作按環保法規要求進行開發建設,是防止增加新汙染和加速治理原有汙染的根本措施。
1.建設項目環境管理和環境監察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1.1投資主體多元化項目審批監管複雜化
在多種經濟成分並存的經濟形勢下,投資主體多元化,尤其是私營業主大量增加,再加上各地層層加碼的招商引資任務的影響,在項目審批過程中,某些部門為了完成招商引資任務,往往讓建設單位虛報投資額、虛報建設規模[1]。在建設項目監管過程中,實行分級審批、權限管理,建設項目的違法違規行為由有審批權的機關處罰處理。另外,有些地方政府重發展輕環保的觀念使得某些項目脫離了環境管理。
1.2建設項目環境管理重環境汙染輕生態保護
在建設項目工作中,某些地方領導基於創“政績”,為了本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項目審批不嚴格,批準了汙染嚴重的項目,並且不嚴格執行環境保護的有關規定,導致許多企業擴大生產線加重汙染而無環保預算的情況,造成了先汙染後治理的後果,妨礙了建設項目環境管理工作[2]。
1.3“三同時”管理不到位,重審批輕監管現象普遍存在
建設項目“三同時”管理是指設計、施工和竣工驗收三個管理階段,但實際工作中“三同時”執行率不高,在環境保護設施與主體工程的設計、施工階段缺乏嚴格有效的跟蹤監督管理。建設項目中後期管理的不足導致有關企業的違法違規現象有:(1)濫報環保投資額,實際投資遠小於申報投資。(2)為簡化審批手續,瞞報生產工藝與設備。(3)假報建設規模,故意誇大或縮小申報生產規模。(4)擅自改變汙染防治設施設計,簡化施工[3]。
1.4 環評工作普遍存在滯後現象
我國環境影響評價工作滯後現象比較普遍,在當前市場經濟新形勢下,三資企業迅速增加,基建速度加快,一般前期準備階段不超過3個月,環評滯後現象將更突出。環境影響評價,如果成為對既成事實的說明或對環境汙染的解釋,則失去了其應該具有的作用[4]。
2.對策與措施
建設項目環境管理是一項責任重大的工作,若把關不嚴就會直接影響到對汙染源頭的有效控製,選址、環評、審批、監督一旦有一個環節出現失誤,就可能造成巨大損失,環保部門必須高度重視、嚴格監管,認真抓好建設項目每一個環節的環境管理。
1)加強製度建設,加強執法監督
通過強勢執法,在複雜的利益格局中重新樹立環保的權威,有力地震懾違法建設者,對一批項目進行了整改或關停。建設項目環境管理需要在以下幾方麵進行改進:
a)環保是一項全民共同參與的公眾事業,民眾的關心和參與是做好環境保護工作的根本動力和保證。隻有向社會各界大力地宣傳《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向社會公開工作程序、辦事製度,使各級領導、企業掌握建設項目環境管理的要求,加強對環境執法活動的行政監察,對建設項目全過程進行監控,並加強執法手段建設,加大處罰力度,使違法建設者不再能僥幸過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