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以創業團隊促進人文教育和科學教育相結合的研究(1 / 2)

以創業團隊促進人文教育和科學教育相結合的研究

文化論壇

作者:劉孟洋

摘要: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既是教育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現代科學技術發展和人類社會進步的迫切需要“兩者的融合已成為一種強大的趨——推動著我國各級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今天,深入探索綜合實踐活動中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相融合以及提高這方麵,高校承擔著重任。本文從以“創業團隊”為載體的實踐課的角度,來探索以實踐為切入點將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相融合。

關鍵詞:科學教育人文教育創業團隊實踐課教改

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的矛盾並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教育問題,它也是一個社會問題。社會發展導致社會分工的精細化以及由此帶來的人才專業化,其最終結果是教育中各門學科課程之間的割裂。要從根本上解決兩者相背離問題,就必須回到社會這個源頭上來,從社會的思維領域去彌合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我們提出,在大學課程中,加強以“創業團隊”為載體的實踐課的地位,並在以“創業團隊”為載體的實踐課中實現人文教育和科學教育的相結合。

一、什麼是以“創業團隊”為載體的實踐課

以“創業團隊”為載體的實踐課是基於學生的直接經驗、密切聯係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課程形態。它充分挖掘自然、社會中存在的豐富的教育資源,以學生周圍的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和人際環境為背景開展課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尤其注重學生多樣化的實踐性學習方式,轉變學生那種單一的以知識傳授為基本方式、以知識結果的獲得為直接目的的學習活動,強調多樣化的實踐性學習,如探究、調查、訪問、考察、操作、服務、勞動實踐和技術實踐等。因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比其他任何課程都更強調學生對實際的活動過程的親曆和體驗。

二、以“創業團隊”為載體的實踐課中的人文教育和科學教育

完整意義上的科學教育,應當是包括了兩個層麵的涵義:一是具體層麵的科學知識、科學方法教育;另一個是形而上層麵的科學精神教育“科學知識教育是科學教育的實體,科學精神教育是科學教育的靈魂”而人文教育則是指傳授人文社會科學知識為主,培養人文精神,以發展學生對社會關係、人與人關係、物我關係的認識和處理能力,並影響學生形成一定的世界觀、人文觀、道德觀、價值觀、審美觀為目的的教育。

綜合實踐活動具有實踐性,它以學生的現實生活和社會實踐為基礎開發與利用課程資源,強調學生通過探究性學生、社會參與性學習、體驗性學習和操作性學習,對課堂教學空間和教材加以拓展,把學生探究發現,大膽質疑、調查研究、實驗論證、合作交流、社會參與、社區服務以及勞動技術實踐等作為主要的發展性教育活動"。

為了加強以“創業團隊”為載體的實踐課的教學,自2003年以來,筆者所在的齊齊哈爾工程學院實行“三學期製”。也就是將暑期拿出來安排學生到社會,企業去實踐。第三學期,是一個學年的綜合學期,是對一學年的教育教學效果的檢驗和理念知識的應用,是綜合性的實踐教學。今年第三學期學院已有3340名學生分布在全國1386個實習基地進行實習,其中有2608名學生帶薪實習,占實習總人數的78.1%,帶薪實習總收入為450萬元。學生共完成價值較高的實習成果1460項,其中調研報告368篇,擬發表論文61篇,專利35項。學院2010級和2011級學生父母職業情況及收入情況的分析可以看出,一個孩子成功了,一個幸福的家庭誕生了;一個孩子失敗了,一個痛苦的家庭產生了。我們之所以提出“應用性、職業型的創業者”培養目標,就是因為普通高校理應當是一所工農子弟的高校,是一所為普通民眾服務的高校。讓學生在實踐中學會科學與人文知識,正是高等教育的理中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