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做好群眾工作來推動社會和諧發展的思考
文化論壇
作者:俞蓉
摘要:人民群眾是黨和國家穩步向前發展的基石。脫離了人民群眾,黨和國家就失去了堅實有力的後盾,就失去了推動社會和諧發展的動力。隻有做好群眾工作,走到群眾中去,下到最基層去,才能聽到民聲體會民生,才能製定出新的政策法規服務於人民群眾。
關鍵詞:群眾工作社會和諧服務發展
1.做好群眾工作的現實意義
我國仍然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但是,我們依然堅持著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這為我們黨和國家在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道路上提供了穩固的基石。包括知識分子在內的工人階級和廣大農民仍然是並將始終是社會的主體和推動我國社會全麵進步的根本力量,是黨的群眾工作的主要對象[1]。
1.1為社會和諧發展的大局提供保證
和諧社會,是一種和睦共處、團結一致的社會狀態,其中各項內容都圍繞著“人”在進行。無論是在經濟全球化的大潮中,還是社會主義文明的建設過程中,人始終是根本。做好群眾工作,處理好人與人、人與自然的關係,解決人民內部矛盾,社會秩序才能有條不紊的走向和諧狀態。
1.2為現代化建設提供堅強後盾
人民群眾是現代化文明的發明者與創造者。正確的處理好群眾工作,才能引導群眾把獲取利益建立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現代化建設穩步前進的基礎上。和諧的群眾關係是推動社會進步和文明發展的重要力量。
2.群眾工作現存問題
2.1思想覺悟有待提高
幹部服務以人為本的服務宗旨意識不牢靠,但是群眾對民主、平等和權利的意識日漸強烈,這就造成了社會矛盾激發。缺乏換位思考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覺悟,無法正確認識到人民群眾才是推動社會變革的重要力量。在開展群眾工作的實踐中,就不能踏實的為群眾想為群眾幹,無法將群眾的利益擺在首位,這關係到國家的線路方針的製訂。
2.2群眾工作缺乏創新意識
群眾關注的是就業、社會保障、醫療等實際的問題,如何處理好這些問題成為我們領導人治理國家、服務人民群眾的首要任務。現階段我國正麵臨著貧富差距不斷擴大,就業困難,社會保障製度不完善等問題,形式主義和本本主義的陳舊觀念是無法解決的,隻能針對不同問題不同群眾對象給予不同的政策方針。
2.3幹部負麵新聞影響整體
部分幹部的群眾工作脫離了人民群眾,造成了一些不良風氣,讓人民內部矛盾不斷激發,甚至被不法分子利用,愈演愈烈。群眾逆反心理強烈,讓原本純潔的政治隊伍再進行群眾工作時遭受考驗。在社會上形成了一定範圍的“仇官”情緒,使群眾產生不信任感和逆反心理,給黨的群眾工作帶來了負麵影響[2]。也給社會發展的正常秩序帶來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