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管理學理論的發展和流派研究(1 / 2)

管理學理論的發展和流派研究

文化論壇

作者:孫華

摘要:管理學理論發展的曆程和流派大致可作如下劃分:19世紀末以前的早期管理思想。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以泰羅的“科學管理法”、約爾的“一般管理”和韋伯的“行政管理”思想為代表的古典管理理論。20世紀20至60年代的以“人際關係學說”和“行為科學”為核心的行為科學理論。

關鍵詞:管理學發展流派

管理學理論發展的曆程大致為:19世紀末以前的早期管理思想。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的古典管理理論。20世紀20至60年代的行為科學理論。20世紀60年代至今的現代管理理論。20世紀70年代以後管理理論創新。

一、管理理論的萌芽

1、中國早期的管理思想

中國早期的管理思想強調:順道、重人、人和、守信、對策、法治。

2、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

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亞當·斯密、歐文、巴貝奇強調管理的職能(管理人員的職能、人事管理(羅伯特·歐文)、組織職能)、管理人員所具備的素質、動作和工時研究(亞當·斯密關於“製針廠”的例子)、專業化和勞動分工(亞當·斯密和查爾斯·巴貝奇)。

二、古典管理理論

1、泰羅的科學管理理論

泰羅被譽為科學管理之父,其科學管理論的主要內容為:管理的中心問題是提高勞動生產率;製定工作定額—-搬運生鐵塊實驗;標準化—鐵鍬實驗;對工人進行科學訓練,使能力與工作相適應;采用差別計件工資製;計劃職能與執行職能相分離;實行“例外原則”。

2、法約爾的一般管理理論

經營管理之父——法約爾的管理理論的內容是:a、關於經營與管理的關係:經營包括:技術、商業、財務、會計、安全、管理六項活動,其中管理處於核心地位。b、關於管理的職能: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製。c、關於管理的14條原則:勞動分工、權力和責任、紀律、統一指揮及領導等。

3、韋伯的行政組織理論

馬克斯·韋伯(1864~1920)德國社會學家、經濟學家和德國古典管理理論的代表人物。代表作《社會組織與經濟組織理論》被稱為“組織理論之父”。其理想行政組織體係強調通過職務或職位而不是通過個人或世襲地位來管理,他所講的“理想的”並不是指最合乎需要的,而是指現代社會最有效和合理的組織形式。認為權力有幾種形態:理性、合法、傳統、超凡。認為理想行政組織體係的特點是:a.明確的分工;b.自上而下的等級係統;c.人員的使用;d.職業管理人員;e.遵守規則和紀律;f.組織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理性。

4、古典管理理論的係統化

代表人物有:厄威克和古裏克。其中,英國管理史學家厄威克畢業於英國劍橋,其在《組織的科學原則》中認為組織的八條原則是目標、相符、職責、等級係列、控製幅度、專業化、協調和明確性。主要思想和貢獻是把古典管理理論歸結為一體,從總體上展現了古典管理理論的全貌。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古裏克,主要思想和貢獻是:擴展了法約爾的職能說,提出POSTCORD的管理七職能論:計劃planning、組織organizing、人事staffing、指揮directing、協調co-ordination、報告reporting、預算budgeting;與厄威克合著了《科學管理論文集》(又稱《經濟管理科學論文集》)提出管理七職能論、部門劃分理論(正式組織的機構設計和如何提高組織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