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員工隊伍中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文化論壇
作者:餘立強
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要“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三個倡導”作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要內容,是黨在國家主流意識形態建設上作出的新部署,體現了我們黨在價值建設上的高度自覺和強大自信。
一、國有企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提升核心競爭力的現實需要
當前廣大國有企業在自己的發展和運行中,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的影響是正麵的,在市場競爭壓力之下企業堅守公平和誠信,迸發的法律意識、效率意識和創新意識,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重要來源。但我們同時也應看到,在經濟活動中,一些企業割裂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關係,片麵追求短暫的經濟效益,甚至為了經濟效益不惜損害國家的利益和民眾的生命健康,如“三聚氰胺事件”等。由於目前國有企業還處在兩種經濟體製的轉型期和價值觀的變換期。一方麵,在計劃經濟體製下所形成的價值觀念,仍以強大的“慣性”影響著人們;另一方麵,在市場經濟中所產生的新的價值觀念,對人們的思想和行為也產生著越來越明顯的影響。由於受市場經濟負麵效應的影響,員工的價值觀念也出現了一些誤區,主要表現在:重經濟輕政治;重物質輕精神;重索取輕責任;重自己輕別人;重個性輕共性。這種價值選擇反映出員工在勞動動機、利益分配、榜樣追求、閑暇取向、文化品位等方麵變得偏重於實際,趨利性和個性化的傾向存在於相當一部分人中,並帶有一定的誘惑力。這種價值取向一旦形成“氣候”,對企業的各項工作將產生極大的消極作用和離心作用。
培育和發展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國有企業是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的一項戰略任務。經過多年改革和發展,國有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明顯增強,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雖然已經湧現出一批具有相當規模和實力的大公司大集團,但在經營規模、贏利能力、創新能力、體製機製等方麵與國際跨國公司相比差距很大。隨著經濟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國有企業麵臨著國際跨國公司和國內其他企業的雙重競爭壓力,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成為參與競爭的必然選擇。美國蘭德公司和麥肯錫公司對全球經濟增長最快的30家公司進行跟蹤考察後,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世界500強勝出其它公司的根本原因,就在於這些公司善於給他們的企業文化注入活力,憑借企業文化力,這些一流公司保持了百年不衰。”而文化的力量,從根本上說,就是凝結其中的核心價值觀的影響力、吸引力和感召力。從這個意義上說,文化軟實力的比拚,本質上就是其所代表的核心價值觀的比拚。因此,要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關鍵還是要以自己持之以恒的先進企業文化為指引,用一以貫之的價值觀作支撐,在自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上下功夫。
二、國有企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找到切實可行的現實路徑
核心價值觀蘊含著人們對世界、人生、社會等一係列重大問題的價值共識,深刻影響著每個社會成員的思想觀念、思維方式、行為規範。就企業來說,核心價值觀不僅是一種理論形態,更是一種能夠讓企業員工同心同德的價值指引。目前很大一部分國有企業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已經取得成功並產生顯著的成效。如“愛國、創業、求實、奉獻”的大慶鐵人精神、“萬家燈火、南網情深”的南網核心價值理念等,這些企業精神和企業核心價值觀已經成為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並凝結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中,成為激勵企業做大做強、推動我國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核心力量。
十八大關於“三個倡導”的明確提出,為國有企業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指明了前進方向,現行企業立法的發展與完善,為企業內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了製度保障與強大動力。企業必須結合自身的運營實際,主動探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向企業內化的渠道,注重找到主流意識形態向企業沉澱和企業價值觀向上提升的現實通路,通過企業和社會的上下互動,凝練提升,探索出一條符合企業實際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路徑。因此,企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能僅僅停留在理論建設層麵,而應該運用普及教育、社會實踐和企業核心價值觀傳播等多種方式,實現核心價值觀從理論形態向企業員工心理形態的轉變,使其成為員工的自覺意識和行為共識。踐行的前提是認同。企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關鍵在於企業管理層和員工要高度認知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思想、理念和精神。為此,我們應該認識到,任何理念都不是自發生成的,它需要經過教育引導,方能認知認同。因此,在企業的踐行實際中,就有必要進一步強化教育引導,通過豐富宣傳教育手段,達到增進認知認同的效果。同時,在實踐中強化以企業員工為本,緊貼企業員工的現實生活需求,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企業生產生活實際中,並最終通過踐行的製度化建設、法製化建設,形成企業全體員工主動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