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醫德醫風建設的實踐與思考
文化論壇
作者:李建聲
摘要:醫德醫風,事關民生,事關醫療衛生行業形象,事關黨和政府以及人民群眾的血肉聯係,醫德醫風是醫院立院之本,信譽之根,我院高度重視醫德醫風建設,進行了設立組織機構、完善製度建設、拓寬監察渠道、加強宣傳教育、強化服務考核五個方麵的建設和實踐,有效提高了患者滿意率和社會信譽度,樹立了醫院的良好形象,和諧了醫院的文化氛圍,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作為親自參與其中的院紀委負責人,也有較深的體會。
關鍵詞:醫德醫風思考
1.建設背景
1.1 國家補償機製尚不健全
政府投入不足,導致醫療單位從自身生存和發展的局部利益出發,普遍存在一定的趨利性,部分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甚至以經濟利益最大化為原則,采取亂收費,重複檢查,開具大處方等方式來增加收入。
1.2 市場經濟的負麵影響
改革開放以來,由於機製和體製的問題,以及規章製度的不健全,或製度落實不力,導致少數醫務人員違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醫風不正,為醫不廉,把醫療活動作為謀取私利的手段。
1.3醫療服務價格與價值背離
市場經濟運行與行業物價改革滯後之間矛盾日益突出,導致我國各行各業收入存在明顯失衡,部分行業收入過高,醫務工作者收入存在較大差距。而醫療服務是一個專業性、知識性非常強的行業,不僅需要優質的服務,更需要精湛的專業技術。而目前絕大部分醫務人員的待遇較低,還不能真正體現出價值水平,導致了部分醫務人員滋生“搞導彈不如賣雞蛋”、“拿手術刀不如拿剃頭刀”知識廉價的失衡心態。
1.4 醫務人員價值取向偏頗
我國正處在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的轉型期,有少數醫務人員人生觀、價值觀出現偏頗,從自身利益出發,收受甚至索要“紅包”、“回扣”及開單提成,悖離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精神。
1.5醫德教育存在滑坡現象
在醫療行業中存在醫德教育不力的現象。對正麵典型,宣傳不夠,褒揚不力;對反麵案例,缺乏警示教育;對醫療腐敗現象,懲處的力度和廣度不夠。
1.6 醫療環境日趨惡劣
醫患關係日趨緊張,醫生與病人之間缺乏信任和理解。全國範圍內醫療糾紛數量明顯上升,醫患矛盾有激化的趨勢。打亂了正常的醫療秩序,破壞了良好的執醫環境。
2.建設實踐
2.1 加強組織領導,高度重視醫院醫德醫風建設
醫院領導把醫德醫風建設納入黨委、行政的重要議事日程,把加強行業管理與醫德醫風建設緊密結合起來。醫院成立醫德醫風領導小組,院黨、政一把手任組長,紀委書記任副組長,下設醫德醫風辦公室,具體負責醫德醫風的管理、教育和考核工作。建立了黨委統一領導,分管領導主抓,相關職能部門各負其責,依靠群眾支持與參與,紀檢監察部門組織協調和監督檢查的行風工作機製,形成了分級管理、層層抓落實的管理體係。
2.2 建立健全製度,促進醫德醫風建設的根本好轉
一是以規範醫療服務中開方、用藥、輔助檢查為重點,進一步完善了臨床診療技術規範;二是建立和製定常見病、多發病和費用高的診療項目的臨床路徑,避免過度醫療;三是嚴格執行抗生素臨床指導原則,實行抗生素分級分線管理製度;四是實行處方點評、通報製度,每月對醫師不當處方在院內予以公示和評價;五是加強監督和查處,對違規的醫師,按照有關規定予以限製處方權、取消處方權、暫停甚至吊銷執業證書的處罰;六是控製藥占比(目前降至19%),與各科室簽訂目標責任狀,考核結果與科室獎金和年終目標管理評比掛鉤;七是全麵落實公開辦事製度,重點抓好“一日清單製”、“物價公示”和“社會監督員”等製度,主動提供費用查詢服務,接受患者和社會監督。
2.3 著力宣傳教育,不斷提高醫務工作者的職業道德素養
一是利用全院職工專題會議、院科幹部例會及科室例會,廣泛宣傳加強醫德醫風建設的重要性,貫徹落實醫療質量安全管理、規範藥品與醫用耗材招標采購工作等規章製度。二是深入紮實開展了“以病人為中心”的醫德醫風係列教育活動,采用了“書記上黨課”、“崗前教育”、“唱紅歌院歌比賽”、“優秀共產黨員先進事跡報告會”、“警示教育”等多種教育形式,寓教於樂,使我院的醫德醫風教育卓有成效,曾獲“長沙市衛生係統行業作風先進集體”、“瀏陽市最美醫院”榮譽。
2.4 堅持以病人為中心,加強醫療服務質量建設
醫院成立質控小組,定期、不定期組織專人進行醫療服務質量檢查,主動查找問題並及時通報。為醫務人員提供外出學習、進修、甚至走出國門的機會和經費。開展創建“優質服務示範病房”、“空姐式護理禮儀服務”等係列活動,針對不同的崗位分別規定“文明用語”和“服務忌語”,並將此作為考核員工文明服務的基本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