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當前我國供應鏈金融創新及其服務風險控製思路(2 / 2)

二、供應鏈金融風險及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當前,供應鏈金融發展中主要存在這樣幾個風險:一是核心企業道德風險。核心企業在供應鏈金融中決定風險變量,其與供應鏈中的中小企業可以互利互惠。但如果核心企業存在道德風險,其優勢地位會爭取更好的貿易條件,則會導致供應鏈中小企業資金緊張。中小企業獲得銀行融資時,核心企業可能擠占中小企業資金,打破供應鏈的穩定。二是銀行內部操作風險。供應鏈金融能夠將倉單甚至物流納入質押對象,這就牽涉定價評估。因此,價格變動會導致質押對象的價值波動,產生抵押風險,銀行內部人員也可能存在作弊和操作失誤,估值和評價的客觀公正性需要加強。三是物流企業倉單質押風險。對物流企業來說,存在客戶資信風險,比如在滾動提貨時存在以次充好的風險。同時還存在倉單風險,即有的倉庫以入庫單作質押憑證,加上商品監管風險,信息失真或信息滯後都可能導致決策失誤和監管風險。

供應鏈金融發展中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一是法律環境和信用體係建設滯後。供應鏈金融創新性強,業務模式多樣,但在信用捆綁、資產處置等諸多方麵麵臨一係列新的法律問題。二是供應鏈牢固性有待加強。當前,我國企業對於供應鏈的歸屬感不強,聯係比較鬆散,中小企業與核心大型企業聯係並不緊密,供應鏈很容易發生斷裂。而核心企業對上下遊企業的甄選並不嚴格,缺乏激勵。供應鏈成員企業出現具有自償性,根本依據是真實交易。真實交易背後的存貨和商業彙票等抵質押的資產要有較強的變現能力。抵質押資產如果出現問題,銀行融資的安全不能保證。此外,當前的供應鏈金融創新中還存在著風險管理政策和營銷組織與流程等方麵的問題。

三、供應鏈金融的風險防範與發展對策

首先,供應鏈核心企業要進行選擇管理。為防範核心企業道德風險,銀行要製定相應標準,考慮核心企業的經營實力。同時,要考察核心企業對上下遊客戶的管理能力,並對核心企業的協助能力進行考察。

其次,要完善操作環節,防範運營操作風險。要根據服務方式的不同,有針對性地製定嚴格的操作規範。物流企業要提高倉庫管理水平,製訂完善風險控製方案。銀行要加強資料收集和資信調查,杜絕內部管理風險。

再次,要慎重選擇抵質押物權。抵質押資產的變現能力是授信安全的重要指標。要與專業資產評估機構進行合作,客觀評估抵押資產,同時,要建立信息技術平台,加強信息交流,將供應鏈的上下遊企業組織起來,降低信息傳遞風險。此外,還要選擇基礎條件較好的企業鏈群,完善相關法律法規體係,為供應鏈金融發展有效的法律解決機製。

參考文獻:

[1]於宏新.供應鏈金融的風險及防範策略[J].經濟研究導刊,2010,(20):112-114.

[2]畢家新.供應鏈金融:出現動因、運作模式及風險防範[J].華北金融,2010,(3):20-23.

作者簡介:張爽(1993.8.31-),女,漢族,四川達州人,西南財經大學保險學院,研究方向:保險雙語財務與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