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研究(1 / 2)

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研究

財經觀察

作者:劉明月

摘要:我國中小企業數目約占企業總數的99%,在促進經濟增長、擴大就業、推動技術創新和調整優化經濟結構等領域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是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重要支柱。但對於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需要從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方麵進行分析,並且要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以利於我國中小企業的長遠發展。

關鍵詞:中小企業融資難措施

資金是企業的血液,企業能否健康發展的關鍵因素就在於能否找到合適的融資渠道並及時地籌集到所需資金,中小企業融資難不僅僅表現為貸款難,在股權融資、債券融資、合理利用民間資本等方麵也都存在著一些有待解決的問題。但是在中小企業的成長過程中融資難的問題卻一直是製約中小企業發展的瓶頸。

一、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現狀

近年來,我國十分重視發展中小企業,出台了一係列支持中小企業進行產品結構調整和技術改造的政策,中央銀行和各類商業銀行也逐漸認識到中小企業發展的重要性和巨大潛力,製定了若幹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信貸政策。但由於種種因素的影響,中小企業融資受到很多限製,仍然存在融資渠道少、規模小,融資秩序混亂等問題,其融資難的問題並未得到實際解決。

二、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內部原因

(一)缺乏現代經營管理理念

隨著企業的發展,創業初期使用的傳統經營管理方式已經跟不上企業的發展步伐,目前部分中小企業仍存在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經營管理能力不強、產品技術含量低、企業抗風險能力弱等問題,缺乏可持續發展能力,一定程度抑製了金融機構的放貸意願。

(二)財務信息透明度不高

許多中小企業缺乏有效的財務管理製度和財務信息公開製度,財務製度不健全,企業信息透明度差,相關機構進行審查時的困難非常大,這直接導致中小企業很難得到信用貸款。

(三)缺少可供擔保抵押的財產

從銀行對抵押物的偏好來看,一般要求企業用固定資產抵押,往往不願接受中小企業的流動資產抵押。而中小企業的資產結構中固定資產比例小,特別是高科技企業,無形資產占比較高的比例,缺乏可以作為抵押的不動產,風險大,難以滿足金融機構的放貸要求。

(四)過分依賴銀行貸款

在初始階段籌措的資金一般來自個人投資者和風險資金;當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時外部融資成為關鍵,但是目前受資本市場發展滯後的限製,中小企業無法從資本市場直接籌措急需的資金實現技術更新和產品開發,隻能將籌集資金的主要來源鎖定於銀行貸款,製約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

三、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外部原因

(一)資本市場對中小企業尤其是小企業的資金支持作用非常有限

中小企業融資來源主要分為內部融資渠道和外部融資渠道。而在我國中小企業剛剛發展起來,資本市場對中小企業的資金支持作用非常有限。截至2007年1月30日,共有111家企業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但如果根據資產規模判斷企業類型,這111家在中小企業板上市的均為大中型企業,說明中小企業上市資格存在嚴重的規模歧視,未對小型企業起到融資支持。

(二)正規金融特別是銀行對中小企業的資金支持力度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