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預算績效管理實踐探究(2 / 2)

二、績效運行跟蹤監控管理

地基抗震和地下空間安全規程項目在預算年度的工作計劃是:第一階段:組織專家論證,確定切實可行的研究項目,完成立項並組成研究隊伍。第二階段:進行調研、收集資料;選定進行試驗的場地或工程項目。第三階段:開展室內外試驗研究、觀測、監測,獲取原始數據資料。第四階段:室內資料整理、分析、研究,補充完善試驗工作。財政部門和項目資金主管部門要建立跟蹤監控機製,對績效目標運行情況進行跟蹤管理和督促檢查,保障績效目標順利實現。

首先,要完善外部控製機製,加強外部控製。另外,可以將審核結果公布在政府網站,接受公眾和媒體的監督。

其次,要探索從外部控製逐步過渡到內部控製的轉化,使財政部門對項目資金主管部門的效率和協同控製,取代政策和過程控製。

三、績效評價管理

地基抗震和地下空間安全規程項目預算執行結束後,財政部門、項目資金主管部門要根據設定的績效目標和指標,運用科學、合理的績效評價指標、標準和方法,對項目支出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益性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績效評價的步驟主要有:

(一)編製結果和目標。以子項目深基坑工程方麵問題的研究為例,該子項目研究實現的結果目標是:1、基坑工程所需物理力學參數、指標的確定及降水前後的變化規律;2、適合我省實際情況的基坑支護類型及參數確定(如錨杆參數);3、在施工過程中如何進行基坑變形動態監測,建立健全險情預警和響應機製,及時消除質量安全隱患和風險。4、降水方法(如管井)的理論基礎及參數確定;5、基坑降水對周圍建(構)築物的影響,保證周圍設施的安全。

(二)選擇結果評價和監控目標。選擇在施工過程中如何進行基坑變形動態監測,建立健全險情預警和響應機製,及時消除質量安全隱患和風險進行評價。

(三)設置實現的目標和日期。計劃於2012年年底實現短期目標,2014年底實現長期目標。

(四)分析和報告結果。對於地基抗震和地下空間安全規程項目分析報告結果應包括:基本概況、實施項目後的成本或收益、項目績效情況分析、資金使用及管理分析等。

四、績效評價結果反饋與應用管理

財政部門和項目資金主管部門應建立績效評價結果激勵與約束機製,將其作為改進預算管理和安排以後年度預算的重要依據;建立評價結果與整改機製;建立績效評價信息報告製度和評價結果公開製度。

我國目前還處於預算績效評價的起步階段,僅僅在某些大額的項目支出上進行試點,基本目標還是強調節約和支出效率,隨著績效評價逐步覆蓋所有財政支出和部門,應該繼續推行項目績效考評,然後涵蓋基本支出;在全麵推進績效評價的基礎上,注重項目支出的經濟效率和有效性並推廣到整個政府部門;追求財政資金的資金價值,實現從成本到結果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