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談我國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構建(1 / 3)

談我國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構建

企業管理

作者:王何

摘要: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企業的生命線,也是企業運行發展的動力源泉。在目前的信息化知識經濟時代,競爭更加激烈,做好企業的生產經營就需要關注培育並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本文以如何選擇適合企業自身的核心競爭力為方向,從不同方麵對企業核心競爭力進行探討。

關鍵詞:核心競爭力創新人力資源企業文化再造

一、什麼是企業核心競爭力

企業核心競爭力是指企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因素,比如某些技術和治理機製等。它也可能是無形的,不可測度的。一個成功的企業必定有其核心能力為後盾,這種能力需要開發、培養、不斷鞏固以及更新,因為即使企業現在建立了核心競爭力,也有可能隨著時間的進程和市場競爭的不斷變化而瓦解。核心競爭力是指企業獨具的、支撐企業可持續性競爭優勢的核心能力。它可更詳細的表達為,企業核心競爭力是企業長時期形成的,蘊含於企業內質中的,企業獨具的,支撐企業過去、現在和未來競爭優勢,並使企業長時間內在競爭環境中取得先機和主動的核心能力。

二、提升核心競爭力對企業的重要意義

(一)核心競爭力決定其產業發展的深度。關注核心競爭力比局限於具體產品和業務單元的職能發展戰略,能更準確地反映企業長遠發展的客觀需要,使企業免於為求短期利益而導致陷入戰略性誤區。

(二)核心競爭力可以增強企業在相關產品市場上的競爭地位。其意義遠遠超過單一產品市場上的勝敗,對企業的長遠持久發展具有更為深遠的戰略意義。

(三)核心競爭力的培育建立是在企業內部長期知識、經驗積累的基礎上形成的獨特專長。因此,它不像某項具體技術或產品那樣很容易被對手模仿、仿冒,對企業來說,具有較強的持久性,而且會對其它企業造成較高的進入壁壘或門檻。

(四)核心競爭力對目前全球持續的企業再造、兼並、合並浪潮及動態聯盟(包括虛擬企業)具有特殊、關鍵意義。企業隻有在重組、聯盟過程中積極優化組合各自的關鍵資源和核心能力,並將其綜合集成為企業的整體核心競爭力,才能使雙方或多方盈利,獲得可持續競爭優勢,實現可持續發展。

(五)核心競爭力是21世紀企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有利武器。企業一旦擁有了核心競爭力,就能夠建立長期可持續競爭優勢,為企業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就可以在未來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三、我國企業構建核心競爭力現狀

根據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發布的《世界國際競爭力年鑒(2009年)》,中國在參評的46個國家中,管理競爭力排在第40位,總體競爭力排在第38位,內在競爭力排在第33位,環境競爭力排在第40位。這說明:我國大企業的競爭力還待進一步加強。

1、管理競爭力

我國企業的管理競爭力成下滑趨勢,研究表明,企業文化競爭力、公司績效競爭力同企業管理競爭力相關係數達到了0.9191和0.8895。因此,企業管理競爭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在於企業文化和公司績效競爭力的大幅度下滑。

2、總體競爭力

在2009年企業總體競爭力排序中,我國企業總體競爭力得分僅為25.72,處於46個國家的第38位,說明大型企業總體競爭水平極低。相比之下,超過80點的國家有11個,其中歐洲7個,美國和加拿大居於第一和第三。可見,企業競爭力的大小並不完全取決於自然資源的多寡,小國的企業在現代競爭中同樣可以獲得優勢地位。

3、內在競爭力

中國的內在競爭力排名第33名。我國企業資源的相當一部分不能適應需求,需要隨著市場經濟體製改革而重新構建。多數企業忽視市場信息、商標、品牌、營銷策略、企業形象、技術專利等無形資產的價值,忽視對無形資產的積累與維護;加之,資金使用效率低下、產品積壓、流動資金不足;此外,企業技術人才、高級管理人才、管理與技術複合型人才普遍匱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