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國在電子商務下對外貿易企業的特點研究(1 / 3)

我國在電子商務下對外貿易企業的特點研究

企業管理

作者:王燕萍

針對國際競爭環境的越發激烈化,中國國際貿易在坎坷中經曆了近二十多年的改革,逐漸地融入到世界經濟體係中去,使得中國國際貿易政策不斷趨於成熟,並促進了中國經濟的增長及國民福利的提升。在中國參與APEC運作及加入WTO以後,中國的國際貿易政策也越來越趨於理性,向自由化的貿易不斷邁進,貿易政策措施的選擇也越來越具有針對性、規範性。

電子商務使傳統的金融服務進行起來更加方便,而且使傳統的金融服務突破人力資源、地域、時間的限製,使傳統的金融服務擴展為全球的7*24小時的全天候服務,而且這樣的擴張,是低成本的擴張,隻要在一個城市安裝一定數量的ATM,有固定的人員負責維護,負責向ATM放進一定的現金就行了。我國加人WTO後,我們就可以足不出戶享受到美國花旗銀行的服務;或者如果我們對花旗銀行的服務不滿意,我們可以把錢存人瑞士銀行、德意誌銀行等等,這可以任由我們決定。而這些看似簡單的金融服務都是跨越國界的,沒有電子商務的發展,這樣的事情是不可想象的。

國際貿易巨大的市場空間使對外貿易電子商務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之一,在第87屆廣交會上就曾出現了電子商務挑戰廣交會的局麵,這既是今後國際貿易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擴大中國出口貿易的必然選擇。

目前開展國際貿易電子商務主要有兩種渠道:一是大型企業特別是跨國公司因其有著良好的商譽,加之本身強大的經濟和技術實力,使之能夠較容易地把其原有的整個供應鏈移植到互聯網上,並向其他公司包括中小企業開放它的這一渠道;二是新興的國際貿易電子商務平台,為中小企業利用電子商務開拓國際市場提供了一個較為便捷的選擇。

A、外貿企業采用電子商務後成本降低,收益增加

在國際貿易中應用電子商務能顯著的降低交易成本。因為商品的總成本等於商品的生產成本和雙方的交易成本之和,所以假設商品的生產成本不變,則總成本下降。成本下降,則價格下降,商品更有競爭優勢,因而使收益增加。國際貿易的迅速增長造成了傳統的以紙為載體的代寫碩士論文貿易單證和文件的數量激增。國際貿易的主要業務程序包括:合同的訂立、商檢、運輸、保險、支付及進出口報關。一個中等規模的從事國際貿易的企業一年要發出或接受定單10萬張以上,大企業則在40萬張左右。因此對企業尤其是大企業,采用無紙貿易就意味著節省少則數百萬美元,多則上千萬美元的成本。一筆國際貿易成交簽約後也會涉及到商檢、運輸、保險、支付及進出口報關等許多方麵的問題。而且往住持續時間較長。據統計,一筆國際貿易業務中有40多種不同的單證,連同正副本一共有360份以上。他們要在20多個部門問流轉,費力費時,成本高,傳輸慢,易出差錯。在傳統的貿易條件下,這些單證和文件的處理完全憑手工作業,勞動強度大,效率低,出錯率高。並且處理起來非常複雜,不但要考慮到單證處理,還要考慮到在處理這些單證過程中所涉及的有關政府部門、海關、商檢、銀行、外彙管理等機構辦理相應的單證所需要等待的時間。製造商、供貨商和消費者之間,跨國公司與各分公司之問迫切要求提高商業文件和單證的傳遞和處理速度、縮短空間和傳遞處理的正確度。而電子商務很明顯能夠滿足這些要求。

B、電子商務為外貿企業在國際市場上創造了貿易機會,從而增加收益信息革命把生產企業和消費者帶入了一個網絡經濟、數字化生存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裏,人類的生產、交換、分配、消費等經濟活動都與信息網絡密切相關。交互式網絡模式為國際貿易提供了種信息完備的市場環境,在解除了傳統貿易活動中物質、時間、空間對貿易雙方限製的條件下,實現了資源的跨國傳遞和信息共享,一些公司在傳統國際貿易運行環境下難以克服的區位劣勢和競爭劣勢得以克服。例如,通過互聯網,企業可以構築覆蓋全球的商業營銷體係,實施全球性經營戰略,加強全球範圍內的行業間合作,從而增強全球性競爭能力,這對於中小企業尤其適用。因為在傳統的貿易方式下相對於實力雄厚的大企業,中小企業受資金、人力等資源條件的限製,開拓海外市場的難度很大,許多中小企業,在產品上雖有優勢,但苦於無實力開拓市場,隻能維持小規模經營。而通過互連網絡的信息資源共享,中小企業不僅能獲得自身以常規方式無力收集的市場信息,還可以像大企業一樣上網拓銷,促進與遍布全球的公司間的台作,從而形成一種更大、更有效的經濟規模,使自己更具競爭力,為開拓國際市場創造了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