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型中小企業風險識別與風險控製
企業管理
作者:魏柏楠 王冠群
摘要:科技型中小企業作為吸收高科技成果的有效載體,有力地支撐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但是由於存在自身的資金、規模等局限性,科技型中小企業在成長和發展過程中麵臨著各種風險。本文識別科技型中小企業麵臨的各種風險,並試圖從政府的角度對識別出的風險加以控製,為今後解決這類企業發展上的問題提出新思路。
關鍵詞:科技型企業風險
一、科技型中小企業
1.科技型中小企業定義
科技型中小企業是同時具有“科技型”和“中小企業”兩個要點的特殊企業群體。
根據2002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指出,中小企業是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依法設立的有利於滿足社會需要、增加就業,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生產經營規模屬於中小型的各種所有製和各種形式的企業。2011年,工信部等四部門聯合發布《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明確了中小企業的企業類型,其中工業中小企業標準是:職工人數在2000人以下,或銷售額3億元以下,或資產總額在4億元以下。劃型標準的出台,更加有利於中小企業的分類管理、政策實施及宏觀決策。
科技型中小企業是指以科技人員為主體,由科技人員辦和創辦,主要從事高新技術產品的科學研究、研製、生產、銷售,以科技成果商品化以及技術開發、技術服務、技術谘詢和高新產品為主要內容,以市場為導向,實行“自籌資金、自願組合、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知識密集型經濟實體。
2. 我國科技型中小企業特點
(1)高成長性
科技型中小企業因為其技術上的尖端性,很容易在行業中形成壟斷,實現快速發展。一般來說,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投資回報率在20%以上,具有較高的成長性。
(2)高風險性
科技型中小企業通常麵臨著高風險,主要是非係統性風險,包括:市場風險,通常表現為市場接受能力的不確定性、市場接受時間的不確定性、市場容量和擴散速度競爭力的不確定性;技術風險,主要包括技術成功的不確定性和技術適應的不確定性;資金不足引起的資金風險;經營管理者管理水平低下導致的管理風險;知識產權被侵犯風險等。
(3)資產結構的不穩定性
科技型中小企業大多是依靠某個知識產權建立起來的,無形資產所占比重較大,固定資產相對較少,導致融資可抵押性較差。受到我國會計準則的製約,對於無形資產的處理較為嚴格,不能在資產負債表上得到合理的衡量。人力資源、客戶資源等指標也不能在財務報表中充分的體現。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產品受到市場、新興技術發展的影響,流動資產的跌價損失可能較快。
二、風險識別與風險控製
1.環境風險的識別與控製
環境風險是指由於外部環境意外變化打亂了企業預定的生產經營計劃,而產生的經濟風險。環境風險分為外部宏觀環境變化引起的風險和由自然原因和人類活動對自然或社會環境的破壞產生不良的效果。
環境風險的識別:
(1)國家宏觀經濟政策變化
國家宏觀經濟政策變化,使企業收到意外的風險損失,是指國家處於某種目的的考慮,對產品的生產或者經濟上進行調整,最終降低企業利潤,屬於係統性風險。主要有:提高利率,這樣造成融資成本的上升,加大還款的壓力;宏觀調控原材料的價格或產成品的價格,造成利潤減少;取消扶持高科技中小企業的相關政策。這樣的風險損失最終是可以計算的,可以體現在財務報表上
(2)經營活動違規
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與外部環境的要求相違背而收到的製裁風險。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產成品大多數是電子產品或化工產品,尤其是化工產品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的排泄物將很有可能對社會造成汙染。企業如果在汙染之前沒有做好環保設施建設,當真正發生環境汙染的時候,企業不僅將承擔對環境治理的費用,而且要付出高額的罰金,進而影響企業的形象。前兩者可以簡單地計算,列入營業外支出,而後者的影響力將是無法準確計量的。
(3)經營偏離文化習慣等
社會文化、道德風俗習慣的改變使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受阻導致企業經營困難。風俗習慣是隨著社會的進步而改變的,每一個新鮮事物都有可能成為一把雙刃劍,當它帶給人們的新鮮感逐漸消失過後,它所帶來的社會問題將漸漸進入公眾的視野中。
環境風險的控製:
在科技型中小企業成立初期,為了減少由於企業經營活動違規而產生的罰金,政府部門應當確保企業可以獲得關於對外排放的標準以及汙染後處罰標準的文件,防止企業由於對環境問題的疏忽而導致的罰金。政府也應當對排放高的企業進行教育以及監控,防止企業因高排放引起周圍居民的起訴的行為。對於文化習俗方麵,政府可以編纂本地風土文化的手冊供企業參考,引導企業產品的正確走向。
對於不可未知的國家宏觀經濟政策變化,本地政府應當對這類企業開放相關的政策說明文件,以便企業可以通過相關數據分析針對宏觀環境的變化做出判斷,改變戰略部署來減少風險發生的可能性。
2. 市場風險的識別與控製
市場風險,是指企業在開展市場營銷過程中,由於出現不利的環境因素而導致市場營銷策略難以順利實施、目標市場縮小或消失、產品難以順利銷售、盈利目標無法實現而產生的可能性。
市場風險的識別:
(1)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產品需求
由於科技型中小企業是以盈利為目的的企業,所以產品的銷售情況是企業非常看重的指標。產品的銷售量受製於市場的需求。一旦市場出現需求下降甚至到零需求、負需求時,企業將麵臨存貨積壓、資金流轉慢甚至倒閉的風險。所以企業應當監測市場的需求量,以判斷需求走向,從而改變公司的生產計劃和研發方向。
科技型中小企業應當從分銷商等下遊企業獲取市場銷售信息,並應當設計問卷調查以了解需求方的需求信息。取得信息後應與往年同期或前一調查期進行比較。如果市場需求在可接受範圍外縮小或者消費者的對於產品的需求特征開始轉移,企業的市場風險開始增加。
(2)替代品的出現
替代品是指帶給消費者近似的滿足度的幾種商品間具有能夠相互替代的性質,如果A商品價格上升,則顧客們就會尋求相較於A商品便宜的並且能帶來相似滿足度的B商品購買。當其他產品與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產品可以給客戶同樣的需求、相互替代,那麼企業將民拎著替代品的風險。決定替代品威脅的因素有替代品的性價比以及轉換成本。替代品的性價比是替代品威脅的最主要來源。性價比高的替代品,其替代威脅比較大。當客戶選擇替代品時,轉換成本是不可避免的,轉換成本相對越低,替代就會越容易,替代品的威脅就越高。
市場風險的控製:
由於科技型中小企業的企業規模偏小,在交易中容易受到買家議價的威脅,政府應當向企業提供優惠條件來先提升企業的知名度。政府在采購評標過程中,在商品質量、服務、價格等指標都處於同等地位時,政府應當優先考慮科技型中小企業;對於一些規模較大的采購項目,采購部門應當考慮讓科技型中小企業組成聯合體進行投標競標,為這類企業提供一個生存的平台以防止產品需求銳減而減緩企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