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關於工會與企業行政關係變化的思考(1 / 2)

關於工會與企業行政關係變化的思考

政工天地

作者:王增敏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體製的進一步完善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日趨成熟,原來的國有製或者集體經濟體製越來越多的向私有製發展。而工會作為維護企業職工的組織,麵對經濟體製所帶來的變化,也麵臨著越來越複雜和新的情況和任務。本文針對新的經濟形勢下,工會對於這些體製變革應該所作出的應對策略和措施做出簡要的闡述,旨在引起廣大企業管理機構的重視和探討。

關鍵詞:工會企業行政關係經濟體製變革

過去,工會和企業的行政關係一般是指國有企業、集體所有製企業和全民所有製企業的行政關係。但是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進一步深化和完善,企業的行政關係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特別是在非公有製經濟體製中的變革尤為明顯。如何處理好工會和新的經濟形勢下企業組織的行政關係不可避免的擺在了人們的麵前。對於工會和企業行政關係問題的探討能幫助人們更好的處理好企業職工與企業的關係,更好的發揮工會保護企業職工自身利益的作用。

一、企業性質的變化

企業主要是指從事經營性質的、以盈利為目的的生產、流通或提供服務的特定組織和團體。由於企業組織的形成的特殊目的,因而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

(一)從事某種特定的社會生產和經營活動的組織和團體;

(二)內部是有機的組成,有明確的分工協作;

(三)以取得最大利益為最終目的;

在九十年代,企業的分類標準主要是以所有製的形式。大致分為國有企業、私營企業、集體企業、混合所有製企業以及外商投資企業。而如今則主要以組織機構以及責任形式劃分。主要包括合夥企業、獨資企業以及公司製企業。

二、企業行政任務的新形勢

行政主要是指組織內部的管理機構。由行政機構存在組織的不同又可分為幾類,包括政府行政機構、企業行政機構以及非營利性或者社會組織中其他的行政機構。而在俠義的企業行政機構也主要是針對過去的國有製企業或者集體所有製企業而言的;廣義的企業行政機構則是指各種各樣的企業的行政機構。由於企業的組織形式發生的這些巨大的變化,企業的行政管理任務也變得更加的複雜和微妙。

三、工會性質

由於企業是以利益最大化為目的的組織,而企業職工則是以獲取自身利益為最終目的的。而企業職工的利益則是由企業組織產生的,因而這兩則在本質上存在著一定的矛盾關係。企業法人是一個比較大規模的組織和團體,相對於企業企業職工的地位則顯得處於先天的劣勢地位。而工會則正好是為了保護企業職工的切身利益為出發點而建立起來的。因而,工會在進行一切活動的時候都要以企業職工為出發點,監督和規範企業對於企業職工的待遇問題。

四、工會的新的任務和作用

工會因其特定的目的而產生,在新的企業製度和經濟形勢下,工會的任務將會更加的繁重和複雜多變。在進行維護企業職工權益活動的時候,不僅要考慮企業職工的待遇問題福利問題,更要考慮到企業在對企業職工的尊重問題和身心健康問題。工會的作用不僅僅局限在維護企業職工自身的合法權益,更要體現在維護和諧的勞資關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