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田金洲:用中國式方法解決世界性難題(2 / 3)

正是這樣嚴峻的形勢更凸顯出阿爾茨海默病研治的重要性。這些患者往往就生活在我們的周圍,或者在我們的中間,這些人往往開始表現得非常輕微,而這個時候如果能夠及早地識別它,診斷它,就能夠及時地采取治療措施,不讓它繼續惡化發展下去,所以這是非常重要的。

田金洲是中醫出身,中醫藥曆經千年的實踐、傳承和發展,植根於中國人的生存環境、生活方式和文化心理,是中華民族疾病防治經驗的積累和生命健康智慧的結晶。尤其是麵對複雜性疾病更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田金洲經過30年臨床和科研的實踐,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中醫治療老年癡呆症狀的成果。

——疾病診斷中國化

阿爾茨海默病是一個連續譜——無症狀期、輕度認知損害期、癡呆期。無症狀期和輕度認知損害期都屬於癡呆的前期,這是最佳的治療時期,此時治療效果更顯著。但是生活中很多患者得了病,自己和家人都確定不了,因此,現在想確診是否得了癡呆症,還需要到醫院找專業的醫生,通過一係列指標和參數來確認。

用於癡呆篩查和診斷的技術如量表和指數盡管種類很多,但都由歐美國家設計,並不完全適用於中國人群,隻是簡單地翻譯過後套用到中國患者身上肯定是不合適的。田金洲團隊要做的工作,就是將這些標準“中國化”。根據國人的語言環境、文化傳統、生活方式、認知習慣等進行相應轉化。比如對語言能力的測試,國外說的是英語,我們說的是中文,這個標準的技術參數就不可能相同。英語一句話都很長,中文言簡意賅。因此在製作標準時,要考慮到中國語言的客觀規律,也應該做相應調整。

田金洲的團隊先後對數千人進行多種量表篩查,根據對這些病例的比較研究,重新設定符合中國化的標準參數,作為診斷指標。最終,田金洲團隊完成了21個阿爾茨海默病診斷參數,形成了一個中國版標準,診斷準確性和敏感性高達88%,高於西方的診斷標準15個百分點。

——疾病分型中醫化

解決了早期診斷問題,接下來擺在田金洲團隊麵前的課題就是如何更好地讓中醫在治療過程中發揮作用。兵法講究因地製宜,戰場地形不同,使用的戰術相應而變。中醫治病有如兵法打仗,講究因人而異,因時而異,絕不可能千人一麵。因為病人所表現出來的症狀和體征往往很複雜,不可能完全相同。阿爾茨海默病國際上按年齡分為早老型和老年型,按基因分為遺傳型和散發型,中醫講究辨證論治,隻有首先辨別是什麼證候,才能采取相應的治法。

為此,田金洲帶領團隊完成了阿爾茨海默病證候分型的臨床研究,在國際上發表了世界上第一個《證候分型量表》。他帶領的科研團隊,從26省市的16431例病例資料中,提取了20個證候要素,通過統計模型遴選和專家組指定,確定11個最常見的證候要素量表及其分屬的77個條目,按每個證候要素通過統計處理後,確定這些條目在相應證候要素中的權重即分值,建立了阿爾茨海默病證候要素量表及辨證標準,成為中醫治療癡呆的簡便而重要得分型工具。

——疾病治療中藥化

中醫講辨證施治,要求“理、法、方、藥”一致,“理”與“法”得到了確認,那麼“組方遣藥”就是水到渠成的下一步。田金洲團隊通過大數據的臨床研究,還發現阿爾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癡呆一樣,都表現出了不同分期的證候特點,並在此基礎上製定了分期加辨證的治療策略,即平台期,病情平穩,腎虛證候突出,治療以補腎為主;波動期,痰濁較盛,治療以化痰為主;下滑期,熱毒內盛,治療以清熱解毒為主。

基於這個治療策略,田金洲團隊針對阿爾茨海默病的主要證候特征—腎虛痰濁,確立了補腎化痰治法,並經過大量動物和人體實驗,開發了擁有國家發明專利權的中藥複方製劑,臨床研究表明,達到了國際上要求的有效標準。和西藥相比,雖起效稍慢,但療效持續時間長,改善記憶作用強,不良反應少,該成果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開辟了一條全新的治療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