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畢生所學轉化為診療能力
談及未來的設想,即將步入60歲的田金洲表示,自己這個年齡的人,學問也做了,榮譽也得了,出國經曆也有了,人生坎坷也經曆了,名利已經不重要了,現在最恨的是時間太少不夠用,最重要的是能夠將畢生所學轉化為診療能力,使我們對病人的診斷治療更完善更全麵,提高我們的服務水平和服務的完整度。中國目前每年用於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支出接近200億元人民幣,給國家和眾多家庭造成了沉重的負擔,我們能夠通過自身的服務讓更多的中國阿爾茨海默症患者和家庭受益是義不容辭的責任。
目前而言,關於阿爾茨海默病的病因尚不明確,屬於仍在求解的世界性難題。作為學科帶頭人,田金洲在臨床、科研以及教學領域都在全身心努力奮鬥著。即使一度眼疾複發,冒著失明的危險,他仍然一直堅持在工作的第一線,而他領導的一支由臨床、心理、影像、藥理、病理等國內外專家組成的教育部阿爾茨海默病中醫藥防治創新團隊也在夜以繼日地運轉著。
田金洲在堅持傳統、把握中醫發展方向的基礎上,也積極吸收和接受西醫的知識和技能。他是北京中醫藥大學唯一獲得中西醫2個博士學位的臨床專家,對於中醫和西醫,並不厚此薄彼,而是分取其長,合補其短,提倡中西醫結合診治老年癡呆症,將中醫的博大精深和西醫的規範嚴謹融為一體。他非常重視學科在國際上的最新發展,他認為中醫絕不能隻埋頭在自己的故紙堆裏,要把頭抬起來,眼光望出去,睜眼看世界,與時俱進不斷更新至關重要。同時,作為中醫團隊的性質而言,必須更加修煉內功,深挖藏在古籍中的寶藏,不僅在緩解和治療阿爾茨海默病中起到重要作用,更要發揮中醫治未病,在預防、養生和保健方麵的優勢作用。
作為醫生,田金洲常常惋惜,為什麼那麼多患者跑了很多家醫院都沒診斷出來?為什麼身邊最親近的人對於老人的變化沒有引起重視,從而耽誤了最佳治療時期?為此,田金洲費盡心血,牽頭製定了《中國癡呆診療指南》一書,一年之內4次加印,銷售萬冊以上,創造了醫學圖書的奇跡,他希望藉此能夠與同行們溝通業務,共同進步。而最近,田金洲經常被邀請參加電視節目的錄製,上電視並非為了出名,而是能夠更有影響力地普及老年癡呆症的相關知識和預防措施,受到了大批老年觀眾的歡迎。
已近耳順之年的田金洲早已淡泊了名利之爭,現在最大的快事就是能夠為更多的患者解除病痛。從他的辦公室窗口望下去,每天來東直門醫院求醫問藥的患者和家屬絡繹不絕,將不大的院落擠得滿滿當當,預約病人已經排到了2016年年底。他深深理解這些家庭的難處,中國人和西方人還是有很大不同的,中國人更注重家庭的完整,更注重親情。家裏有一個親人得了這種病,全家的心情和負擔可想而知。田金洲把目光從窗外收回,語氣堅定地表示:“我們的任務就是盡最大地努力,用中國式的方法解決世界性的難題!畢竟,對於我們中國人來說,全家健康才是最大的幸福!”
專家簡介:
田金洲,中醫內科學醫學博士(中國)、臨床神經科學理學博士(英國)、神經心理學博士後(英國)。現任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副院長,北京中醫藥大學神經病學中心主任、教授、主任醫師,長江學者、國家級名老中醫,教育部阿爾茨海默病防治研究創新團隊帶頭人,高等學校神經變性病學科創新引智基地負責人。先後主持國家“973”計劃、國家重大新藥創製專項、長江學者與創新團隊發展計劃等32項,發表SCI收錄論文6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