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慶攻克,與湘軍大佬縱論朝局(1 / 3)

翁同書獲罪下獄,苗沛霖不能不有所收斂,勝保和官軍也都把他盯得死死的,皖北的局勢雖然未明顯好轉,但萬幸沒有崩潰,曾國藩得以把主要精力和兵力,集中到安慶上來。陳玉成和楊輔清聚集了五六萬大軍,在安慶周邊的桐城、舒城、懷寧等地,多次發起進攻,無奈雖然人馬占據優勢,卻隻有陸師,不像官軍那樣陸師、水師、馬隊互相配合,因此打了兩個月,十幾場仗下來,敗多勝少。陳玉成已經沒有耐心在外圍小打小鬧,聚集五萬精銳進入安慶東北的集賢關,沿關口、毛嶺、十裏鋪紮下大營四十八座,七月二十日開始,數路人馬猛攻曾國荃的外壕。太平軍的敢死隊每人背一捆稻草,蜂擁衝向壕溝扔進稻草,很快把一段填滿。曾國荃的炮隊對著密集的太平軍開炮,每發炮彈都炸死一大片。但太平軍瘋了一樣喊叫著往前衝,真個是前赴後繼。曾國荃調來兩千多杆洋槍、抬槍和鳥槍,密排輪放,太平軍死傷慘重,積屍如山。這樣一直攻了七八天,卻仍然沒有突破曾國荃的壕溝。曾國荃的部隊無論糧餉還是軍火,都能得到及時補充,而陳玉成的大軍,完全是無後方作戰,因此眼見得成強弩之末。城內的太平軍更不用說,因為得不到外援,已經幾近絕望。

七月二十九日,曾國荃的圍城部隊在安慶城北門外挖了一條地道,裏麵填滿*,四更時分,突然爆破,一段城牆頃刻坍塌,湘軍趁機攻入城內。城內太平軍已經斷糧,根本沒有戰鬥力,一萬多人被殺死,一萬多人投降。投降交械後曾國荃又不放心,命人半開營門,每次放出數十人,一批批殺死,連續屠殺十幾小時,把1萬餘手無寸鐵的太平軍無分老幼全部慘殺。安慶內外一片血腥,大量腐屍順著長江飄流。曾國荃命令部隊乘勝追擊,陳玉成敗走馬踏河,因為大雨水漲,被衝走淹斃不計其數,他的精銳部眾幾乎喪失殆盡。

八月初五日(1861年11月6日),李鴻章陪同曾國藩乘船前往安慶,水師統領彭玉麟率水師炮船六艘護送,曾國荃則派出兩艘炮船一直迎到二十裏外的江心洲,他本人率眾將在長江邊迎候,離江邊不遠處是新紮的凱旋門。曾國荃親自登船扶曾國藩下船,然後率領眾將見禮,高呼:“拜見總督大人,賀喜總督大人!”說罷跪了下去,行的是最隆重的叩拜禮。

曾國藩連忙去虛扶,心裏非常滿意,嘴上卻是埋怨:“老九,你怎麼也擺這些虛禮。眾位將軍請起,請起。諸位勞苦功高,曾某感謝眾位將軍。本督初二就向朝廷報捷,眾位的恩賞很快就會到了。”

安慶城本是安徽省會,城內建有巡撫衙門。鹹豐三年被太平軍攻占,巡撫衙門成了陳玉成的府邸。陳玉成晉封英王後,這裏就成為英王府。如今曾國荃已經著人清掃幹淨,並派勇丁護衛,作為曾國藩的兩江總督府。從碼頭到總督府,五步一崗,十步一哨。曾國荃告訴大哥,半裏之內,絕無閑雜人等。安慶剛剛克複,實在不敢大意。

曾國藩拍拍曾國荃的肩膀說:“九弟辦事,越來越謹慎細致了。”

進了總督府,曾國荃率領眾將重新見禮,並一一向曾國藩介紹。曾國荃手下的大將,多是湖南人,有一位卻是例外,程學啟,是安徽桐城人。介紹到他時,曾國藩起身握住他的手說:“方忠,老九收複安慶,你立了奇功。”

程學啟,字方忠,其家世代務農。幼年喪母,由族人程惟棟之母養育成人。年少不愛讀書,好談兵事,不事生產,是鄉間的混混。鹹豐三年(1853年)十月間,太平軍攻占桐城地區,軍鋒所至,從者紛紛。程學啟是少人疼多人嫌的窮小子,連想也沒想就參加了太平軍,轉戰皖西,屢立戰功。後來輔佐太平天國“受天安”葉芸來守安慶,因為是皖人,人地相宜,葉對他十分倚重,把自己妻妹嫁給他,兩人成為連襟,為的是籠絡為心腹。曾國荃率湘軍圍攻安慶時,程學啟受命帶隊扼守安慶北門外石壘,屢挫湘軍攻勢。

曾國荃強攻不下,急的團團轉。曾國荃帳下有個桐城人叫孫雲錦,是程學啟的老鄉,他向曾國荃獻計說:“程學啟是大孝子,請他養母去勸降,也許能夠招撫這員猛將”。程學啟養母化裝成丐婦入程學啟軍營,伏地痛哭勸兒投降,如果程學啟不降,曾國荃要殺掉她的兩個兒子。程學啟自覺養母恩重,且安慶局勢危在旦夕,為個人前途計,心中不免有降意。而葉芸來早對程學啟有所提防,每日派人登城觀察程營動向。聞聽丐婦化裝入營,大驚,以壯士八人持令箭招程學啟入城相見。程學啟知道事情不妙,如若進城,不免身首異處。急中生智,殺掉來人,奪取令箭,招其手下幹將八十二人,持械騙開營門,直奔安慶北門外曾國藩之弟曾國葆軍營。葉芸來派兵追殺,程學啟急叩湘軍營壁門,大呼:“我來降,追兵在後,相信我,就開門放我等進去,如果不信,就請發炮相擊,免得我等被俘受辱!”曾國葆正在休息,連靴子也來不及穿,赤腳登上營壘,看後麵果然有追兵,當即立斷,打開營壘,放程學啟等人入內。